芷江,古称沅州,其明山之石多为沅州石雕石材,故既称沅州石雕又称明山石雕。沅州石雕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芷江天后宫为代表的门楼、园林建筑类;一类是以沅州砚台,砚屏等为代表作的文房器物类。

7月13日上午,调研支队到达内陆最大的妈祖庙——芷江天后宫对其门楼进行观摩。门楼两侧雄狮蹲距,石鼓对峙;顶盖斗拱飞橼,十二金鲤咬脊,葫芦攒尖;左右青石铺地,并围绕菱龙、走兽纹样的青石栏杆。95幅青石浮雕,或鱼龙凤狮、或花草鸟虫、或神仙鬼神,内容丰富,栩栩如生。天后宫门楼的元素众多,但并不给人拥挤的感觉,反而华丽中彰显着浓厚的文化,画面中呈现着繁荣的盛世。

下午,调研支队去到位于明山的沅州石雕传习基地——由沅州石雕非遗传承人胡杨、张小花夫妇所建。在张小花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传习基地的砚台展厅、砚屏展厅和石雕制作工作室。砚台有鲤鱼回头望月,精美小巧;有琵琶琴身作盘,设计创新;有双龙盘旋戏珠,生动经典。砚屏有黄甲传胪,寓意高中;有盆中花草,唯美和谐;有八仙过海,再现神话。文房器物本就是古风古韵之物,以石制之,提升其质感和耐用度,让制作者和使用者想表达的或铭记的东西更加持久。

走进石雕制作工作室,就看到胡杨老师坐在独特的木质园柱状椅子上,倚身两层的案台,在摆满工具和布满碎灰的木质桌面上雕刻着一块砚台。调研支队的大多数队员都是第一次这么近地观看这类工艺的制作。想到来前所查资料中胡杨老师光鲜亮丽的形象,当时只觉得这就是中国的匠人,不论走到多高的地方,在不为人知的地方总是沉默地做着自己的手艺,不忘初心,有始有终。老师说:“机械化生产和纯手工生产到底是有区别的,人懂得避开硬处,雕得更加圆润;人更懂得双方的意思,微妙处总是更加会意;而且我就是在做我喜欢的事情。”27年从学徒到大师,胡杨老师以石雕谋生,更以石雕为乐;情感既在每件作品之中,更在这份事业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