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激活运河生态活力,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三江学院“寻脉运河”团队扎实推进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4-09-19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建设美丽中国,共筑运河新篇。暑假期间,三江学院寻脉运河实践团组建以“运河生态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为研究主题的团队,赴扬州市开展大学生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以青年之力推动运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沉浸式感知运河生态与经济社会融合新面貌,在国内外传播中国运河生态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通过双语短视频呈现,生动讲好中国运河故事,塑造良好国际形象,尝试建构起大学生全程参与的 “调研运河 - 保护实践 - 赋能传播” 的文化体验和培养模式。

       潜心研究,让运河生态赋能 “清晰呈现”

       此次调研活动,三江学院寻脉运河实践团队共考察运河沿线区域11处,收集照片素材380张,发放调查问卷218份,访谈当地干部、专家及居民数十位。按照运河生态赋能的不同方面,可分为: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承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产业带动、交通物流支撑等种类。按照赋能方式的不同,运河生态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可分为:生态修复工程、文化创意产业、水上运输提升、特色小镇建设、生态农业发展等种类。通过对收集资料的深入分析与总结,运河生态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协同性不足、开发模式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而影响运河生态赋能的主要因素有政策支持力度、资金投入规模、科技创新水平、社会参与度等。

       实践探索 “赋能”。该校寻脉运河团队,分别走访了运河沿线的生态保护机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古运河西北片区排涝治理工程、扬州市地方文旅企业,了解运河生态保护现状及文化经济发展情况,并对中国大运河研究所的首席专家姚冠新进行了专访。同时,对运河生态修复、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活动,为运河生态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校地合作 “共研”。为深度探索运河生态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实践团来到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陈瑄治水纪念馆”,水利专家陈福坤为团队成员进行陈瑄治水主要功绩、大运河生态、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讲座,期间,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先辈治水故事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并表达与沿线地区建立运河生态保护与发展长效合作机制的意愿,共建研究基地,为运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注入青春智慧,推动青年研究与运河沿线地区发展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

“寻脉运河”实践团调研现场

       精心规划,让运河沿线生态 “绽放光彩”

       通过前期调研分析,三江学院寻脉运河实践团队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运河生态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案,即运河生态的建设,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运用先进的生态技术和管理方式,同时融入运河的历史文化底蕴,真正体现运河特色。实践团队最终选取了安墩闸作为生态改造的对象,通过走访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古运河风光带、三湾湿地公园、中国大运河研究所、陈瑄治水纪念馆、明清运河故道、运河沿岸社区(村)等地了解当地的人文风情、产业特色和居民的生态需求等,拍摄录制了运河特刊视频,生动展现了居民通过保护运河生态实现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美好愿景,以及传承运河文化的爱乡爱国情怀,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赞誉。

学生制作的中英双语传播视频

       海外传播,让运河生态 “惊艳世界”

       三江学院寻脉运河实践团队由外国语、文学与新闻传播、土木学院等多个学生共同组成,团队成员全程参与了调研、分析、规划、总结、宣传等各个环节。通过对运河生态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研究,既领略到了运河生态保护带来的积极变化,感受到了中国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方面的智慧,同时又对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大家纷纷通过个人海内外自媒体账号,发布本次运河生态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成果,促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发展理念的了解,从而吸引更多的人认识中国的运河生态之美,了解中国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卓越成就,爱上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陈媛媛

 

 

作者:陈媛媛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星火“传”粤,共筑慢病治疗新篇章
  • 随着我国“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预防和加强重大慢性病的管理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点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
  • 09-18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