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红壤追梦实践队前往沂蒙山区红嫂家乡旅游区实地深入了解红嫂事迹,感悟沂蒙精神,同时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为老革命区带来的新活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沂蒙山区,有这样一群“小人物”,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抬担架、推小车,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谱写了一曲曲血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她们就是“沂蒙红嫂”。她们中有用乳汁救活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有为了中国革命奉献了无私无畏之爱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祖秀莲,有在孟良崮战役中率领妇女用肩膀扛起“火线桥”的李桂芳,有拥军支前的“沂蒙六姐妹”……实践队成员将通过了解她们的故事,实地感悟“爱党爱军、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沂蒙“红嫂”精神。
-
“沂蒙大姐”李桂芳:用生命架起通往胜利的“火线桥”

这位是“沂蒙大姐”李桂芳,沂南县安德镇人,1925年出生,2017年4月过世,享年92岁。1992年江泽民总书记来临沂视察工作时亲切地接见了李桂芳,因为李桂芳比他大一岁,所以他亲切的喊李桂芳为大姐,此后李桂芳就有了“沂蒙大姐”的称谓。
李桂芳是在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妇女干部,她先后担任过识字班班长,干过军工厂,还担任过妇女会会长,她最感人的故事就是带领广大妇女同志架起了火线桥。
1947年5月12日下午,孟良崮战役前夕,李桂芳突然接到紧急命令,天黑之后有一个部队要从这里过河,你们要在5个小时内搭起一座桥。
这可难住了李桂芳。齐腰深的河水,一二十米宽的河面,又没有建桥工具,男人们都上了前线,只有这些妇女怎么搭桥?结果大家商量出了一个唯一可行的办法:用门板当桥板,用人当桥墩!
天黑之后华野的一支部队从河边急行而来,李桂芳转身对姐妹们喊道:架桥!姐妹们扛着门板,一个个跳进了冰冷的河水中。
刹那间,一座人桥神速而奇迹般地出现在了战士们的面前,战士们都惊呆了,大家都不忍心过去。站在桥头的李桂芳急了,她说:“同志们,时间就是胜利,快过桥!”
夜色中虽然看不清楚面容,但战士们心里明白啊,他们是踩着亲人的肩膀走向战场的。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是默默的轻轻的匆匆的从桥上走过。一分钟,两分钟……整整四十分钟;一名战士,两名战士……整整一个团,直到战士们的脚步声消失在炮火隆隆的前方。
这32名妇女已经被河水冻得周身发麻,牙齿打颤,累得瘫倒在河边。这就是在孟良崮战役中,沂蒙妇女用生命架起通往胜利的“火线桥”。然而,李芳桂和她的姐妹们20多年都没有向外提起过这件事,直到20世纪70年代,某剧组来沂南体验生活时,从群众口中得知,并拍成影视作品,“火线桥”的故事才为世人所知。当年带头架桥的六姐妹,她们分别是李桂芳、李凤英、任修、王凤兰、张红英、田秀兰。
沂蒙是一块血染的土地。在沂蒙老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他们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后来被高度概括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在临沂沂南县红嫂家乡旅游区的百年古村落,实践队成员还有幸观看了沂蒙红嫂沉浸式情景小剧。小剧演员都是当地农民和文艺爱好者,主打“群众演群众看”,当地人用当地话演当地事。在红嫂故事沉浸交互展演中,救伤员、摊煎饼等战斗生活场景被高度还原,在演员引领下,实践队成员走进剧中情境,沉浸式领略峥嵘岁月里的英雄壮举,这让我们对沂蒙精神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观看演出结束后,实践队成员随即对演出人员进行了采访。沂蒙山小剧的演员说:“我们从小就是听着红嫂的故事长大的,现在我们用这样的小剧,把发生在我们沂蒙山区的一些真实故事给演出来,自己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景区参观结束后,在谈到对红嫂精神的理解时,讲解员跟我们交流道:“红嫂精神就是红嫂们那种最后一把米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精神,他们大爱无言,至亲无边,无私奉献,爱党爱军。”希望当代青少年都能够继续传承、学习红嫂精神,让红嫂精神铭记在我们心中。
乡村振兴:叫响“红嫂”红色文化旅游品牌
红嫂家乡旅游区是由沂南县西湖街道南村社区投资建设而成的。他们响应党中央相关政策,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叫响“红嫂”红色文化旅游品牌。通过山村剧场和红嫂故事沉浸交互展演小院两部分,创新打造了国内首部沉浸式文献史诗剧场《沂蒙四季·红嫂》。此外,引导周边的村民在影视基地当起了四大员:土地流转当社员、景区护工当职员、穿上戏服当演员,售卖产品当店员,使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
有关专家评价,《沂蒙四季·红嫂》以弘扬“沂蒙精神”,传承沂蒙文化为宗旨和理念,依托红嫂家乡生态资源、人文资源、红色资源以及影视基地资源优势,运用环境戏剧观念,观众互动参与,戏剧影视联动,线上线下结合,创造演出艺术与旅游、餐饮、休闲、民宿等一体化的艺术作品与产品。这对促进有艺术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周围村庄群众就地多元化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具有推动作用。同时,能够促进文化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探索“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体现历史文化的当代价值。
红壤追梦实践队通过参观红嫂家乡旅游区,深刻感悟了“红嫂精神”和“沂蒙精神”的具体内涵,认识了那些为党为民的“红嫂”。我们确信,承载了如此精神的土地和人民,必会欣欣向荣、生机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