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抓住机遇加油干,脱贫路上我先行”,来自茅坪镇神山村的村民彭夏英是神山村脱贫致富路上的先行者。结束了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学习的红韵杜鹃团成员们,前往神山村深入了解彭夏英女士脱贫攻坚路上的奋斗历程,学习其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宝贵精神。
以坚韧不拔之志,绘就脱贫致富图;凭勤劳勇敢之心,铸造乡村振兴梦。神山村的“傲骨红杜鹃”,用勤奋的双手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脱贫故事。她,就是彭夏英。
(图为“傲骨红杜鹃”彭夏英)
彭夏英,女,出生于1967年6月,汉族,小学文化程度,江西省茅坪市神山村村民。2017年获得“感动吉安十大人物”称号,2020年10月,被授予2019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23年,彭夏英家庭被中央文明委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
(图为彭夏英家中荣誉墙)
在正式采访之前,团队成员先与彭夏英的丈夫张成德叙起家长里短,他回忆起自己1969年进藏时的条件很苦,海拔高,气温低,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觉是在雪地上睡的;到了神山村后,自己和妻子的生活依然一贫如洗,家里的房屋还倒塌过两次,前后折腾下来将积蓄花了个精光。可是,这样艰苦的经历并没有使两人放弃奋斗,夫妻二人身上反而多了股永不言弃、吃苦耐劳的坚韧劲儿。
(图为张成德与团队成员交谈)
“万事都做第一个!”
下午,忙碌了许久的彭夏英终于坐下来与成员们交谈。说起2019年,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案,井冈山加快了三大农业体系建设,壮大发展了产业“231”富民工程,彭夏英当机立断,紧跟号召,“政府旗往哪里挥,我们人就往哪儿走!”就这样,彭夏英和丈夫第一个卖掉了家里的羊,第一个装上空调,第一个脱贫致富,也成为第一朵在井冈山绽放的“杜鹃花”。
“有人比我更需要”
因为自己和丈夫都受过伤,生活可谓捉襟见肘,而那个时候,像彭夏英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很多。井冈山政府响应国家政策,为人民谋幸福,实施了“三卡识别机制”的精准扶贫政策。在面对有限的低保名额时,彭夏英决定把名额让给更需要的家庭,这一举动不仅让村民震惊,也让村委竖起大拇指。“当时有村民对我说,我太傻了,大家都争着抢着要的名额,我却放弃了”。她淡然地笑笑。现在,她已经凭借着自己先进的意识与脚踏实地的奋斗,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国家与政府翻耕扶贫的“土壤”,彭夏英不仅把最肥沃的“土壤”留给别人,还凭借自己的努力扎根于此,与村民们一起绽放成井冈山最热烈的杜鹃花丛。
(图左为彭夏英与团队成员分享故事;图右为彭夏英与总书记合照)
“致富路,我领航!”
随着神山旅游热的持续升温,彭夏英敏锐捕捉到了商机。她与家人深思熟虑后,毅然决然地将积蓄投入,就这样创办了村里首家农家乐——“成德农家乐”。在她的带领下,全家上下齐心协力,不仅致力于提升菜品品质,更在服务细节上精益求精,秉持着“和气生财、以客为尊、诚信为本”的经营之道,使得农家乐声名远播。在彭夏英的引领下,其他村民也纷纷开办起农家乐,“穷山村”逐渐变成了“聚宝盆”。
(图左为彭夏英家;图右为神山村新面貌)
彭夏英的脱贫致富之路,是从昔日依赖“斧锯刨”的艰辛劳作,到如今依托“佳肴、特产、果园”的多元化经营模式的华丽转身。她不仅是革命老区井冈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下的一朵鲜艳“红杜鹃”,更是无数贫困群众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的生动写照。
“你让这个偏远的山村变得更美丽,你让这个贫困的山村变得更富裕,你让这个山村的人民改变了命运……”交谈的最后,彭夏英用自己创作的歌曲表达了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她的歌声深深触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弦。灿若云霞,炽如烈火,如同杜鹃花年年盛放。
新时代的青年,应当深入学习彭夏英夫妻二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深刻领会他们的奉献精神与探索精神,以继往开来与锐意进取的信念,不断赓续井冈山红色精神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撰稿人:吴怡静 杨采妮
拍摄:李宏伟 郭睿 杨采妮
日期:2024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