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增才干、作贡献,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追寻劳模足迹,传递劳模力量”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4年7月13日前往宝鸡中学,探寻劳模的足迹。
宝鸡中学,创办于1940年,是陕西省示范高中之一,素有“西秦名校”的美誉。作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的“优质生源基地”,宝鸡中学不仅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还被陕西省军区政治部和省教育厅认定为国防生源基地中学。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职工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前往采访室的途中,实践团成员们经过一间间教室,看到许多正在刻苦读书的学子们,他们或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专注于手中的书本。宝鸡中学的张永锋老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为劳模精神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采访中,张永锋老师对劳模精神的内涵做出了简明扼要的阐述。他表示:“劳模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它不仅激励广大劳动者积极投身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力拼搏,还引领社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
他进一步指出,传承和发扬劳模精神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劳模精神,即劳动模范展现出的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勤奋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风貌和崇高品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不仅能够激励个人不断进取,也能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
在采访结束时,宝鸡中学的张永锋老师表达了对广大青年学子的殷切期望:“努力学习是实现自身价值、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基础。珍惜时间,奋力拼搏,勤于思考,在实践中积极发扬劳模精神,用勤劳和智慧书写自我的精彩人生,才能更好地投身于祖国的建设。”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在校园中遇到了两位同学,他们就劳动模范及劳动的意义进行了深刻阐述。其中一位同学说道:“劳动不仅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外在体现。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积极培养实践能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通过本次采访,实践团成员们深刻认识到劳动模范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他们不仅在各自岗位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更在服务他人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服务社会不仅是一种无畏的责任,更是无私奉献的体现。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普通人的努力。传承和发扬劳模精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使劳模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