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2024“译”脉相承 “译”韵非遗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4-09-0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一、实践目的明确,意义深远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目标聚焦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在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指引下,团队致力于通过翻译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材料,促进中华文化的全球理解与尊重。同时,强化学院学生在翻译专业技能与跨文化交流领域的实践能力。
 
活动设计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推动文化传承与交流的实际行动。目标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翻译专业技能的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以及服务社会与文化传承。通过深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语言生态与社会生态,采用 “适应 / 选择” 理论优化翻译策略,确保翻译内容既忠于原文的文化内涵,又能适应目标文化环境。
 
为学院学生提供实践翻译理论、提升专业技能的平台,让学生深入学习生态翻译学理论,掌握 “适应 / 选择” 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提高跨文化语境下的翻译技巧。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对不同文化价值的理解与尊重,培养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有效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服务,为泰州市博物馆的展览翻译质量提升贡献力量,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二、实践单位提供丰富资源
 
泰州市博物馆作为本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合作单位,提供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古代书画、明代服饰、六朝青瓷、泰州木板年画、历史文献、艺术作品与民俗故事等中华文化的瑰宝,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践内容丰富多样,直面挑战
 
实践活动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翻译泰州市博物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材料,促进泰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与理解,同时增强学院学生的翻译专业技能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泰州市博物馆内,团队聚焦于古代书画、明代服饰、六朝青瓷等非遗项目。翻译工作不仅要求语言的精准,更需文化理解的深度。在实践过程中,团队遇到了诸多挑战,包括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的翻译难点,以及如何以国际化的语言准确传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



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团队成员翟羽菲和智逸凡在参观一楼的特展区域评书评画时,发现展出的书法折扇虽然有标注但缺乏翻译板块,可能影响外国游客的观展体验。二楼清代服饰装展中,团队成员李森茹和韦娇秀对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有所担忧。为确保信息准确传达,提升国际游客的参观体验,泰州市博物馆应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检验,并在出口放置建议箱供游客反馈问题,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水平和馆内服务质量。
双语展览指南制作:团队成员在参观过程中发现,泰州市博物馆仅有第二展厅的明代服饰设计并制作了双语(中文与英文)展览指南,而第一展厅的古代书画展览和第三展厅的六朝青瓷均无双语展览指南,甚至没有翻译版面。这极大地降低了国际游客的游览体验。团队成员认为泰州市博物馆应全面设计并制作双语展览指南,补充第一展区和第三展区的空白版面,为国际游客提供详尽的参观指南,增进对展品的理解与欣赏,提升外国游客的旅游观感与体验。
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团队成员实地考察发现,泰州市博物馆缺乏与国际发展的交流活动,极大地限制了泰州市博物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国际,缺乏让更多国际友人了解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团队成员希望泰州市政府协助组织泰州市博物馆的国际交流活动,提升泰州市博物馆的外语翻译版面,通过外语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实现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
 
四、调研分析深入系统,提出优化策略
 
在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框架下,本调研采用系统性、整体性的方法,对泰州市博物馆的四个主要展览进行深入的翻译生态分析。



《泰州历史文化基本陈列展》翻译生态调研与优化策略:本展厅翻译生态复杂,需适应多元文化的观众群体。现有版面缺少翻译文本,且在信息完整性和文化背景解释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充分传达泰州历史文化的深度与广度,影响了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基于生态翻译学的 “适应 / 选择” 理论,团队将引入多元文化视角,优化翻译策略。通过增加文化注释,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翻译文本既能准确传达原文信息,又能考虑到目标语言文化的特点,满足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理解需求。
《水乡门户 - 泰州市博物馆民国文物展》翻译生态调研与优化策略:该展览涉及特定历史时期的文物,翻译需准确传递历史背景与文化语境。现有翻译在历史细节描述的准确性与文化语境的还原方面存在缺陷,影响了观众对文物历史价值的理解。强化译者的历史文化素养,采用专业术语与通俗解释相结合的翻译策略,确保历史信息的准确传达。引入历史学专家参与审稿,增强翻译文本的历史准确性与文化深度。
《大明衣冠 - 泰州明代墓葬出土服饰展》翻译生态调研与优化策略:服饰展的翻译需注重服饰文化与制作工艺的详细描述,但现有翻译文本在服饰细节描述上较为简略,未能充分展示服饰的美学价值与工艺技术。邀请服装史专家参与翻译,采用专业术语与图像辅助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服饰文化与工艺细节的翻译质量。通过视觉与文字的双重呈现,提升观众对服饰文化的感知与理解。
《泰美好 - 泰州市博物馆历代工艺品大展》翻译生态调研与优化策略:工艺品展的翻译需兼顾艺术审美与工艺技术的描述,但现有翻译在艺术鉴赏与工艺解读方面存在局限,未能充分展现工艺品的艺术魅力与工艺精湛。引入艺术与工艺领域的专家参与翻译审稿,采用多角度描述与互动体验相结合的翻译策略,提升观众的艺术感知与工艺理解。通过专家的深度解读与互动设计,使观众能够更直观、深入地体验工艺品的美学与工艺价值。
 
五、实践调研与理论融合,确保策略有效实施
 
在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指导下,团队深入调研了泰州市博物馆的四大主要展览,识别并分析了翻译生态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应用生态翻译学的 “适应 / 选择” 理论,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旨在提升翻译文本的文化适应性与语言准确性,确保翻译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



策略实施与效果监测:实施优化策略的过程中,团队密切关注实践效果,通过持续的监测与评估,确保翻译文本能够在保持原文文化精髓的同时,适应目标语言文化环境,促进跨文化交流。定期收集观众反馈,分析翻译文本的接受度与理解度,评估翻译策略对文化遗产国际传播的促进作用。及时调整翻译策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跨学科合作与专业培训:为提升翻译质量,团队强化跨学科合作,邀请历史学、艺术史、服装史等领域的专家参与翻译审稿与培训工作,确保翻译文本的准确性和深度。对翻译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与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 “适应 / 选择” 理论,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语言障碍。
持续优化与理论创新: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持续优化翻译策略,探索更加有效的翻译方法与技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文化交流环境。致力于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创新与深化,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推动生态翻译学在文化遗产传播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为促进全球文化的交流与理解提供新的视角与策略。
全球视野与社会责任:在推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的同时,团队秉持全球视野,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需求,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理解。通过生态翻译学的实践,构建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全球文化交流平台,为推动全球文化的和谐共生与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六、总结与展望,未来可期
 
通过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导下的博物馆展览翻译优化实践,团队不仅解决了翻译生态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了翻译文本的文化适应性与语言准确性,更促进了跨文化交流与文化的国际传播。
 
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实践效果,不断优化翻译策略,深化生态翻译学理论研究,为推动全球文化的交流与理解做出更加积极和深远的贡献。期待能够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多元、开放的全球文化交流生态,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
 
本次社会实践,团队在翻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有效提升了团队成员的翻译实践能力与跨文化交流意识。同时,也深刻认识到翻译工作的复杂性与挑战性,尤其是在确保文化准确传达与提升国际传播效果方面。反思了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如文化差异的理解、专业术语的翻译等,认识到提升翻译技能、深化文化学习、加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学院教学和实践环节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培养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翻译人才奠定基础。在个人成长与学院发展方向的思考中,团队强调了持续学习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未来的实践中,将本次经验转化为推动泰州学院团队成员在国际交流领域发展的动力。



专业技能提升:持续强化翻译技能训练,尤其是文化适应性翻译能力,以提高翻译作品的国际认可度。
文化交流促进:深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更多贡献。
实践与研究结合:鼓励师生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学术成果,通过研究进一步提升翻译与文化传播的专业水平。
 
本次 “译” 脉相承,“译” 韵非遗博物馆调研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泰州学院全体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更在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理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团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理解做出更大的贡献。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贡献力量!
 
总之,泰州学院的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与实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交流树立了榜样,也为学院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开辟了新的道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韦娇秀 李森茹 翟羽菲 韦高鑫 智逸凡 来源:泰州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振兴善感宏图展,果满乡村富路开
  • 踏入位于群山环抱之中的善感乡,这里不仅自然风光旖旎,更因柑橘油茶产业而闻名遐迩。目前产地的柑橘种植已达1000亩,油茶种植更是达5
  • 09-06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