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三下乡:学习红旗渠精神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4-09-0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2024年7月20日,郑州大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党史教育主题宣讲团成员来到河南省林州市,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参观学习之旅。此次目的地是红旗渠及纪念馆,旨在通过实地探访,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行,不仅是对建设年代的追溯,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磨砺。

  随着大巴车缓缓驶入林州境内,窗外的风景逐渐由旷野农田转变为连绵不绝的太行山脉,道路旁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悬挂着一面红旗,迎风飘扬。郁郁葱葱的林木间,隐约可见一条银色的绸带穿山越岭,那便是被誉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成员心中充满了期待与敬畏,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探访,更是对精神的滋养。

  抵达红旗渠景区后,成员跟随众多游客的脚步,首先来到了红旗渠纪念馆。纪念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实物和文献资料,生动再现了红旗渠的修建历程和它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在纪念馆里,人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与那些英勇的建设者们一同经历了那段艰难而辉煌的历史。讲解员用生动而详实的语言,将红旗渠的修建背景、过程及意义娓娓道来。原来,在20世纪60年代,面对严重缺水的困境,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凭借一锤一钎、双手双脚,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凿出了这条举世闻名的引水工程。

  成员从前言和介绍中了解到,红旗渠,原名引漳入林工程,它是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从太行山腰修建而成,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工天河”。红旗渠不仅解决了林州市长期以来的干旱缺水问题,更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闪亮坐标。

  随着参观的深入,成员穿梭于一幅幅历史画卷之中,看到了那些被岁月侵蚀却依旧坚韧不拔的工具,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历史重量;凝视着那些泛黄的老照片,仿佛能听到当年工地上此起彼伏的号子声和欢笑声。在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成员似乎与那段历史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共鸣。看到那些因筑渠而牺牲的太行儿女们的名字,成员更加明白了“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踏上了实地探访的旅程,沿着渠道旁的步道前行,每一步都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沿途遇到几位年迈的老人,他们用质朴的语言,向成员和青年游客讲述了祖辈们修建红旗渠的艰辛与不易。那时条件艰苦,没有现在的机械设备,全靠人力肩挑手扛,没有炸药自己造,粮食也很匮乏,但林县人民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完成了这一壮举。老人们的讲述,让成员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在探访过程中,让人倍受震撼的是青年洞。这是红旗渠上最为险峻的一段工程,也是整个渠道的技术高峰,成员不禁为当年那些勇敢的建设者们所折服。在那个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用智慧和汗水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这样一条生命之渠的。这种精神力量,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感到由衷的敬佩和震撼。

  在此次探访中,成员还了解到了扁担精神和谷文昌精神。扁担精神,就是艰苦奋斗、一心为民、勤俭办社、开拓创新的精神。谷文昌精神内涵丰富,主要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求真务实的担当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红旗渠精神,便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扁担精神、红旗渠精神和谷文昌精神一同构成了河南林州的三大精神瑰宝。

  随着参观学习的结束,成员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了归途。这次红旗渠之行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参观学习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深刻对话。红旗渠畔的坚韧足迹,见证了林州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而这场穿越时空的学习之旅,则让新时代青年深刻领悟到了红旗渠精神的伟大与崇高。在未来的日子里,新时代青年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桂航学子三下乡:以青春力量守护漓江最美“生态绿”
  • 湛江科技学院追光筑梦实践团:助学宏图绘,红色血脉汇郁南!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