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黟县的古韵探寻中,我们不仅沐浴在炎炎夏日的阳光下,更沐浴在历史的光辉之中。为了深切感受古黄村的传统非遗文化、追寻革命先烈的红色历史,7月20日,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全心全益“黟起向未来”本科实践团队古黄村小队,踏上了古黄村的探访之旅。
探寻篆刻之魂:黄士陵纪念馆之旅
清晨,伴随着夏日的蝉鸣与稻香,团队宣传小组的成员们已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步入了黄士陵纪念馆——这座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旧德临屋”的古老建筑。首先,村支书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生动的讲述方式,将晚清著名篆刻大师黄士陵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娓娓道来。在纪念馆内,一件件篆刻作品如同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黄士陵的艺术人生。从早期的临摹古印,到后来的自成一派,黄士陵的篆刻艺术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传统功底,更体现了他对创新的不懈追求。队员们被这些精美的作品深深吸引,他们或驻足欣赏,或轻声讨论,无不被黄士陵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所打动。随后,村支书又带领大家前往了黄士陵晚年居住并终老的旧屋。这座古朴的宅院,虽历经风雨,但仍保留着当年的风貌。院中那方洗砚池,清澈见底,仿佛还能看见黄士陵当年挥毫泼墨的身影。队员们站在池边,仿佛能穿越时空,与这位篆刻大师进行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
传承红色基因:探访古黄村老红军
午后,阳光变得更加炽热,但实践小队的热情却丝毫未减。在村支书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两位老红军袁金堂和孙建国的家中,进行了一场深入的访谈。
走进74岁的老红军孙建国家中,一股朴素而庄重的气息扑面而来。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眼中闪烁着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和对国家的无限忠诚。当被问及从军经历时,孙建国的脸上布满了自豪与荣耀。他讲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日子,以及如何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培养出了听守纪律、服从组织安排、吃苦耐劳的良好品格。尽管如今已不在军中,但他依然保持着对国家的关注与热爱,每天观看新闻,密切关注着国家的发展与国土安全。

袁金堂老人则以更加轻松愉快的方式,与队员们分享了他当兵时的趣事。这些故事不仅让队员们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乐观与坚韧,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革命精神对袁金堂老人人生信仰的深远影响。这种勇于自我反省、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宝贵财富。

随着夕阳西下,实践小队的古黄村之行也缓缓落下帷幕。这一天的经历,对于每一位队员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精神的升华。他们不仅领略了传统非遗文化——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更深刻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能够历经百年传承延续的力量。作为肩负中国梦伟大使命的接班人,实践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将以更加炽热的激情与坚定不移的信念,投身于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的传承与发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