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午,安徽工业大学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铭记历史,缅怀遇难同胞”实践队集体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该次活动使安工大学子对该段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以及对当下和平生活的珍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于1985年8月15日正式建成开放,其目的是为了铭记日军在中国南京所犯下的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这段悲痛的历史。该纪念馆是中国第一座抗战史系列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研究南京大屠杀史学以及二战史的机构之一。
怀着沉痛的心情,我们步入馆中,一座座石雕映入眼帘,石雕上刻画的遇难者面孔充满无声的控诉。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流泪,在哭泣,那些凝固的表情,无声地告诉我们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在往前走便是“万人坑”,累累白骨让人触目惊心,这是历史留下的沉重痕迹。透过那一具具白骨,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向我诉说那段苦难的岁月,每一颗头颅都代表着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每一具骸骨背后都隐藏着难以诉说的悲情。站在“万人坑”前,一股沉重的气息紧压在我的心头,让人无法呼吸。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纪念碑 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李上宝 摄】
【图为实践队观看万人坑 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关帅奇 摄】
入馆,我们继续参观了各个展区,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实物展品,都在诉说着当年那段惨痛的历史。每一张照片,每一个文字,都在向我诉说他们的痛苦,都在揭露日军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我看到了无辜百姓被日军残忍杀害的场景照片,那一双双空洞的眼神里透露出的绝望,让我的心被狠狠地揪紧;看到了堆积如山的遇难者白骨,它们安静地躺在那里,却似在发出无声的控诉。
【图为实践成员参观历史记录 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李上宝 摄】
继续深入,我看到了墙上悬挂的幸存者证言,这些文字如同穿越时空的桥梁,将那段黑暗的历史与今日的和平联系起来。证言中透露出的坚韧和勇气,让我深感震撼。这些老人,不仅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更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透过荧幕,我看到了他们面对家破人亡时的绝望,我看到他们面对国破山河碎时的恐惧,我看到他们对侵略者的愤恨。听着他们的讲述,我的心被一次次震颤。在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惨绝人寰的那段历史仿佛重现在我眼前,这是一种超脱时间,空间的痛苦。这些证言,如同历史的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丑恶与光辉。
出馆,一座巨大的和平雕塑迈进我的视线,像是为这一方土地送来迟到的庇护,也仿佛在提醒着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雕塑下,鲜花簇拥,代表着我们对遇难者的哀思与敬意。此刻,作为安工大学子,我心中涌动的不仅是悲痛,更有坚定的信念:不忘过去,珍惜当下,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沉痛的历史教训面前,我们深知和平的可贵,未来也将以行动传承这份对和平的执着追求。
南京大屠杀是一段不容忘却的国殇,它用血泪告诉我们,和平并非理所当然。在缅怀过去的同时,我们更应将这份记忆转化为守护和平的动力,以行动向世界宣告:我们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历史的伤痛不应成为束缚我们的枷锁,而应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灯塔,照亮通往和谐共处的未来之路。
【图为实践队员合照 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何正弘 摄】
当我迈出纪念馆的大门,回头望去,仿佛这段曲折的历史,同被迫害的南京同胞们也在望着我,不仅仅是告诉我他们所经历的痛苦与不屈,也提醒着我要担负起传递历史真相的责任,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铭记这段历史。在这片洒满先辈鲜血的土地上,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沉痛,更有力量和希望,为了不再让悲剧重演,我将用知识和行动去守护和平,让历史的教训成为未来和平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