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2024年7月2日,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走乡村之路,寻扶贫故事”实践团队赴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进行为期15天的实地调研,深入基层了解当地村镇的发展现状,探求当地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持续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培育机制的创新之策。
欲知大道,必先学史,因此,我们首先来到了繁昌博物馆。迈入馆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艘“渡江战役先锋船”,这是为了纪念抗战时期红军在此地浴血奋斗的历史而建。朴素的船身上透露出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数十个细小的弹孔描述着当年炮火纷飞的场景,这样一艘不起眼的小船却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气魄。
踱步进入展厅,面前的展板依次展示着繁昌的历史、文化、技艺。壁画中书写的革命故事让我肃然起敬,展出的繁昌窑陶瓷令我叹为观止,还有电子展板中记录的民俗文化引人入胜……这个不大的展厅里蕴藏着丰富的内涵。从这里我能感受到繁昌区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悠久的历史传承,这些都是该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助力。此外,繁昌博物馆会定期举办展览和教育活动,向公众展示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举措能有效地传播繁昌故事,将繁昌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结束了博物馆之行,我跟随团队来到了行程中的另一个地点——繁昌乡村振兴馆。
图1 实践队员正在参观博物馆(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李宁 供图)
不同于博物馆厚重的历史气息,繁昌乡村振兴馆内处处透露着科技感。这里的展板大多由电子屏构成,循环播放着繁昌区的宣传片,动态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该地近十年来光荣的发展成就。馆内的工作人员给予了热情地接待,并派出了专业的讲解员为我们进行讲解。通过讲解员的阐述以及展板上的影像资料,我们对繁昌区的建设过程有了初步了解。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概念以来,繁昌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当地政府从实际出发,结合国家提出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聚合农村产业建立农业园区,随后开发青梅、水蜜桃等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打造产业新支柱。讲解员还告诉我们,当地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形成了品牌化集群,由政府出面注册了一个商标,吸纳有意向的商户给予商标使用权,进而形成品牌意识,发挥品牌效应。这一有力举措让繁昌的商品走出地方,迈向了全省、全国更加广大的平台,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增长。
图2 实践队员在聆听讲解(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王夕 供图)
通过参观学习,我感受到繁昌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地政府的敢做敢为。一是能够发掘当地的特色产业,并且愿意大胆尝试新方法、新策略,有效发挥带头作用,激发当地企业的发展热情。二是繁昌人民强大的创造力,他们在政策的支持下展现出强大的执行力,短短几年内就推出了粮油、家禽、水产等多元化产品,每个村镇都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从展台上摆放的数十种农产品上,我们能直观地感受到繁昌完成农业产业转型的成果之丰厚。相信在这样的发展势头之下,繁昌的未来将会更加精彩。
本次实践旅途的终点是一个叫城东村的地方,当地村委会的刘书记在座谈会上为我们介绍村庄近5年的发展情况。在会上,我了解到这个村庄在5年前还只是一个年集体收入不到19万元的村落,财政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在这5年里,村干部为推动构建集体经济,亲自去跑业务、谈合作,克服重重困难,拓宽产业面,提高收益。截至去年,村集体年收入突破1000万元。
刘书记讲述时的语气虽稀疏平常,但我们的内心却很震撼。通过这些事迹,我们可以想象村干部这5年来付出了多少汗水和艰辛,更能体会到他们为村民谋求福祉的热诚与情怀。刘书记的一句话令我感触颇深,他说:“一个村子要想发展,需要政策支持、领导重视、部门联动、群众支持,村两委班子要有思路、能吃苦、肯干实干。”我相信正是这句话一直支撑着城东村的领导干部们日以继夜、不辞辛劳地为村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着。
图3 村干部刘书记为实践队员开座谈会(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颜青峰 供图)
会议后,我们来到田间地头,与当地农户交谈。一位阿姨了解我们来访的目的后,主动邀请我们参观她的葡萄园,并为我们讲述她的生活经历。她刚开始种植葡萄时缺乏经验,收成很少。后来村委会组织农户进行培训,还组建帮扶小组让老农户们传授种植经验,再加上她自身的勤奋努力,才让这片葡萄园越长越好。从她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她积极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情,还有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这种阳光开朗的情绪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最后这段调研旅途充满了欢声笑语。
图4 实践队员与当地农户合影(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 李宁 供图)
实践结束后,我回望整段经历,感到受益匪浅。从室内到田间,从干部到民众,我们团队从多个角度调查了繁昌区的发展现状,深刻地认识到领导干部在地方发展上起到的重要作用,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难。在调研中我看到了政府工作人员为农村发展作出的切实努力,也感受到当地百姓对幸福生活的热切追求,这提高了我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认同感,也让我对社会实践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未来,我将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