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语言滋养心田,音韵传承文化——记常工院“推普学普‘青’力助学”团队

发布时间:2024-08-23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一.开展推普,发现文化之韵

  团队成员围绕“推广矫正普通话”的活动主题展开行动,深入少儿口才考级现场,在少儿口才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根据已有资料围绕看图说话、背诵古诗词、背诵绕口令等内容对考级同学进行普通话培训。

  在辅导任务结束后,团队成员就普通话的培训素材和教学内容进行教研。经过分析和讨论,团队成员明确古诗词、绕口令、近现代诗歌、民俗故事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是少儿口才培训和考试的重点素材,而学习者在诵读以上内容中出现的语音偏误、节奏不恰当的问题十分严重。通过现场教学实践,团队成员明确了教学素材及教学内容和重难点,为后续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图为团队成员在活动现场提供口才指导。多彩大学生网 薛智予 供图。

  二.实地教学,探索“推普”之道

  在经过少儿口才考级的普通话培训和教研后,实践团队对“推普学普”的助学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对教学制定了更完备的计划。团队成员分工合作,不仅提前去了解了发音器官和脸部肌肉的运动训练方式,还搜集了许多能够集中凸显青少年普通话发音问题的中华优秀文化作品,运用声画并茂的方式制作了教学ppt,为教学做好准备。

  在教学体验中,团队成员注意到,古诗词篇幅短小,朗朗上口,尤其是李白、杜甫的绝句,便于对小学阶段的儿童开展普通话训练。而五言诗和七言诗有不同停顿方法,五绝多用二三节奏,七绝多用三四节奏,因此团队成员在教学时创新性地通过“老师读前三字,学生读后四字”的配合朗读方式来加强学生对诗词节奏感的把握。此外,古诗词强调读好韵脚,团队成员通过对古诗词韵脚字读音的归纳后,总结出“ong”韵悠长,“a”韵清亮等的特点,在指导学生诵读时有意识地进行延长或重读的提示。

  在声母的发音方面,学习者jqx不分的问题十分明显。为了增强教学趣味性,团队成员通过讲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民间故事,让同学们对“q”(七夕的“七”),“x”(喜鹊的“喜”)的发音产生兴趣,同时,感受舌尖抵住下齿,声带颤动发出“j”,舌面抬起靠近上颚的硬腭,声带颤动发出“q”,仔细体会音素的不同。还运用绕口令的方式进行语音训练,如“七巷一个漆匠,西巷一个锡匠……”,教学内容趣味性强,对学习者普通话语音准确性提升有较好效果。

  图为团队成员在社区授课矫正。多彩大学生网 黄一涵 供图。

  实践团队在通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后,发现这首诗适于矫正h和f不分、前后鼻音、平翘舌不分、韵母发音不到位等语音问题。在课堂上,团队成员运用手形模拟舌位的方式对标题中的“山(shān)”和“色(sè)”进行舌尖音的区分,读“山”这个舌尖前音时,双手十指弯曲,指尖上下相触来模仿上下牙齿接触,使气流从齿缝挤出;读“色”这个舌尖后音时,五指并拢略上翘,模拟舌尖抵硬腭的形状,使得发音位置更加形象,便于学生理解。诗中的“湖”字则能够帮助学生区分“hú”和“fú”,“水光潋滟晴方好”中的“潋滟”,易读成“liàn yè”,“滟”字用于检测学生韵母发音的圆润程度。

  在团队成员的辅导下,口才班的同学们的普通话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同时,在不同风格的中华经典作品中,体会和传递作者的情感,感受汉语语言文化的魅力。

  图为团队成员在社区授课矫正。多彩大学生网 黄一涵 供图。

三.推广语言文字,助力领悟语言文化之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而语言文字属于文化范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提高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领略中华语言之美,增强文化自信。

  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要求,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通过实地实践调研,实践队员意识到,应当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在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时代特色的推普学普、文化传承之路。

作者:邹乐 来源:常州工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溪谷茶香邀采撷,直播带货掀热潮
  • 溪谷茶香邀采撷,直播带货掀热潮
  • 为引导学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勇担食品行业责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赴泰安泰山茶产业调研实践团深入深入泰安市岱岳区
  • 08-23
  • 溪谷茶香邀采撷,科技助农展风采
  • 溪谷茶香邀采撷,科技助农展风采
  • 为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响应新时代青年投身农业、服务农村的号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赴小津口村泰山茶产业调研实践团
  • 08-23
  • 安中医学子——暑期“返家乡”志愿活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