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禾·人物|“古居斋”茶食制作技艺传承人徐学林:从指尖到心间

发布时间:2024-08-14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古居斋
茶食

      挨过梅雨季,小暑悄然来。午后时分,太湖古镇街区里的那一家“古居斋”糕点却实实地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就见店里俩人倒腾着热气腾腾的糕点,操着一口吴侬软语,向旁边更年轻的小伙子传授制作技艺
 
 
PART 01
“技艺在我手中,口碑在你心中”
 
      这位年轻的员工是江西财经大学一位大四在读学生,是土生土长的湖州本地人,机缘巧合暑假来到这家店面试。

      他腼腆说道:“可能老板觉得我愿意吃苦,另外我自己也喜欢钻研新零售尝试市场推广,所以老板给了我这个机会。”
 
      和我们谈起这位老板时,他脸上展现出来的正经和骄傲更勾起了我们对这位人物的好奇。
 
      他说:“我们老板是一位很励志同时又十分传奇的人物。”
 
      而他口中了不起的老板,便是“古居斋”茶食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人——徐学林
 
      这家店面是他如今开设的二十多家门店中的其中一家,而他,一直坚守指尖的技艺,同时又秉持“口碑在你心中”的开店原则
 
      那么何谓“茶食”?从广义说来,这是糕饼点心之类的统称。而嘉湖地区有史以来就是中国最富庶的地方,她气候宜人、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物产丰富。
 
      自唐中期开始,该地区的农耕经济就已居国内举足轻重的地位,时有“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之说。
 
      这也是嘉兴、湖州一带“茶食”成为“南方点心重要来源”的原因。
 
PART 02
创业之路,风雨兼程
 
      徐学林的创业史有三起三落,每一章节都闪耀着不屈不挠与智慧的光芒。
 
      从青涩少年到行业佼佼者,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奋斗的写照,更是梦想与坚持的颂歌,激励着每一个怀揣梦想的人勇敢前行,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成长。

      “古居斋”茶食的制作技艺由徐居斋所创,经四代传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为当地百姓所称颂。
 
      自幼年起,徐学林便与茶食结下了不解之缘,第二代“徐居斋”茶食制作技艺传承人父亲徐金三在不知不觉中就将茶食制作技艺传授给了两个儿子,耳濡目染中兄弟俩也热爱上了茶食制作,可惜父亲未完全将茶食制作技艺倾囊相授就早故了。
 
      在家族传承的召唤下,徐学林与兄长携手,踏上了探寻茶食糕点技艺的征途。
 
      为了使茶食的制作技艺更上一层楼,他们四处打听找到了一位湖州埭溪的老师傅学习制作茶食
 
      这份对传统技艺的尊重与热爱,如同种子般深植于心,最终破土而出,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他们的努力,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精湛追求,更是对家族荣耀的捍卫与传承。
 
PART 03
善行致远,责启未来
 
      随着“古居斋”字号的社会认同度日益增强,企业如同插上了双翼,翱翔于发展的快车道上。
 
      从初创的蹒跚学步到如今的稳健前行,营业额的飞跃式增长反映了“古居斋”不懈的努力与辉煌的成就。
 
      同时,中国中央电视台也对“古居斋”进行了专题采访并推出了相关节目,将嘉湖细点的故事传遍了千家万户,也让“古居斋”这个名字更加深入人心。
 
      在总结与反思中,徐学林深刻认识到产品质量与字号认知度是企业成功的两大基石,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而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变化是世界的本质,坚持是生命的唯一法则。”
 
      在实践中,企业始终秉持初心,坚持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确保每一款产品的品质与风味纯正无虞。
 
      这份对品质的坚守与对品牌的塑造,铸就了“古居斋”今日的辉煌。
 
      同时,“古居斋”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2020年疫情期间也为防疫执勤点捐献过672份爱心糕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企业的担当与情怀。

      创业之路,荆棘密布。然而,徐学林以超乎常人的勇气与决心,一次次跨越障碍,挑战自我。
 
      我们了解到,初创时他用一辆推车在乡间售卖,生意渐渐有了些起色,但在老家食品厂的大范围兴起以及市场需求量渐渐饱和,竞争对手也开始出现,徐学林兄弟这种在家里制作的方式也不符合生产经营的要求,难以为继。
 
      在哥哥嫂子的坚定支持下,他毅然决然地走出农村,踏入未知的商业世界,开创“湖州永远红食品厂”,凭借兄弟俩积累的茶食生产经营经验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生意慢慢稳定下来,生产场地由80平米发展到500平米
 
      “古居斋”的诞生,是徐学林创业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
 
      他深谙品牌之道,在虚心请教经销商中敏锐捕捉到市场的微妙变化,将“徐居斋”升级为“古居斋”,赋予品牌更深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底蕴。
 
      这一字之差,不仅让产品更具辨识度与吸引力,更让“古居斋”成为了嘉湖地区茶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他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卓越的商业智慧,成功地将生意从湖州转移至嘉兴这一经济热土,为“古居斋”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PART 04
守艺传心,青春担当
 
      徐学林常说:“很多年轻人对于目前的工作环境具有较高的标准和要求。很少的人有意志品质去吃苦,并且愿意学习非遗文化。而店里的大学生面对店里高温的油锅、烤箱却能接受如此的环境,这是十分难得的。”
      非遗文化的传承,正需要像他一样的青年,不惧吃苦,也乐意在浮躁的快节奏生活中去一探老一辈人留下来的技艺。

      谈及对年轻人传承非遗文化的看法,徐学林道:“青年承载着不让优秀的技艺消失的使命责任,而他们具备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前卫的视角,懂得如何运用现代技术去扩大影响力。”
 
      通过他们,非遗文化才不仅仅是历史的回响,而是促进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力量。
小沉渎有你!

排版 | 杜何斌
图片 | 来自青禾实践队
文字 | 赵丹妮 张雨悦
审核 | 赵丹妮 陈哲雨
责编 | 杨静静 李飞
作者:赵丹妮、张雨悦 来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