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非遗寻梦,宁大师生共绘渔港古城文化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4-08-08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2024年仲夏之际,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滴水行动之遇见小分队,怀揣着对非遗文化的敬仰与探索的热情,踏上了前往宁波市象山县石浦渔港古城的征途。在这片充满海洋韵味与历史沉淀的土地上,他们不仅见证了古老渔村的岁月变迁,更亲手触摸到了代代相传的非遗技艺,深刻体会到了渔民文化的独特魅力。
“渔灯璀璨,映照出象山人民与大海的不解之缘。”宁波大学遇见小分队队长邵雨嫣在探访结束时深情地表示。随着团队的脚步,我们一同走进石浦渔港古城,亲眼目睹了耕海牧渔馆内渔民劳作的生动场景,那些实景展示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勤劳勇敢的年代。而在宏章绸庄,各式各样的中国盘扣犹如一幅幅精致的艺术品,讲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团队成员参观耕海牧渔馆。卜天玥 供图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团队成员有幸与象山非遗项目传统手工编结技艺的县级代表性传承人裘亚素进行了深入交流。裘老师一边熟练地编织着手中的结法,一边笑着说道:“从早到晚,我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传承这项技艺是我最大的乐趣和责任。”她不仅热情地向大家展示了鱼骨画、鱼骨鸟、手龙等手工作品,还亲手为每位团队成员编织了一枚寓意深远的戒指,以此表达对未来非遗传承的美好祝愿。

访谈鱼骨传承人。卜天玥 供图
而谈到海螺花的传承,非遗手艺人黄敏则显得有些“佛系”。她表示,随着海螺资源的减少,传承海螺花技艺面临着重重困难。然而,她依然坚持“废物利用”,将海螺打造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黄敏的话语中透露出对传统技艺的热爱与坚持,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保护海洋资源、传承非遗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海螺花。黄敏 供图
在探访的尾声,团队成员还观摩了鱼灯的制作过程。鱼灯传承人李荣辉以精湛的手艺和独特的设计理念,将海洋文化元素融入灯盏之中,让每一盏鱼灯都散发出璀璨的光芒。这些鱼灯不仅展示了象山人民的智慧与才华,更寄托了他们对大海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鱼灯传承人李荣辉。卜天玥 供图 
宁波大学遇见小分队队长邵雨嫣不禁感叹:“通过走访这些海洋文化的瑰宝,我深刻感受到了象山人民与大海之间那份不可分割的深厚情感。鱼骨造型的精致、海螺花的绚丽、鱼灯的璀璨,无一不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独有的海洋文化。这次探访不仅让我领略到了象山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让我对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责任感。”
此次探访,不仅让宁波大学遇见小分队的成员们亲身体验到了象山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探访为契机,继续发扬“滴水行动”的精神,不断探索海洋文化与非遗传承的新路径,为守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讯员 陈魏)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谨防溺水,安全一“夏”|广州新华学院河源智农社会实践队开展预防溺水安全教育课程
  • 参观张太雷纪念馆和瞿秋白纪念馆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