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在其实践基地成功完成了“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及学生民族认同感的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探索并提升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性,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调研活动揭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进展与挑战,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
实践团成员采取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模式,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不仅加深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还积极推动了宝贵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营造了一个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教育环境。
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调研也暴露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政策文件的落地实施面临挑战,学校教育资源短缺且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教育质量受限。教师的专业素养仍有待提升,教育缺乏持续性与创新性,教学内容和方式单一,未能充分结合理论与实践。此外,学校与家庭、社会的互动不足,以及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都是当前民族团结教育亟需改进的关键点。

针对上述问题,实践团成员们提出了多项针对性对策。首先,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其次,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同时,建立系统化的民族团结教育体制机制,确保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学院计划通过丰富活动形式,如校园文化节、研学旅行、主题讲座与分享会等,突出实践引领的教育作用。此外,建立家校社联动机制,增强教育的全面性和深入性,增加民族团结教育的文化属性,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教育资源,并建立科学的评估与反馈机制,以确保教育成果的可持续性和可量化性。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的此次调研活动不仅为学院内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也为全国范围内推进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参考路径。实践团成员们将继续致力于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谐的教育环境,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