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文史治学风——张如安老师访谈实录(上)

发布时间:2024-07-17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五老”精神,7月12日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读懂中国——高校青年对话‘五老’”小组在线上专访中文系退休老教授、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张如安老师,深入体会张老的学术精神与治学风范,共同探索新时代青年的学术路径与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

现将访谈实录整理如下:
:我们了解到您曾是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可以分享一下作为馆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吗?
:对于文史馆的工作内容,很多人可能都不太了解。它的主要任务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首先,无论是省馆还是市馆,它都要组织馆员开展一些有关文史的研究,这里的文史主要指的是地方上的,例如浙江省或宁波市等地的文史。馆员中包括我在内的从事文史研究的人,主要梳理挖掘地方上的一些文史来做普及的工作。
此外,文史馆馆员中还有较多的艺术家,他们会进行一系列的艺术创作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馆员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可以发挥自身的一些特长,比如画家可以进行绘画方面的创作,还有一部分医生,其中包括知名的中医,他们就可以开展一些中医相关的活动。
除了这些以外,围绕着经济和文化建设积极地向政府建言献策,以及开展一些统战联谊的活动以加强对外交流,也是文史馆的重要任务。对于和我一样学习文科的馆员来说,经济方面不是我们的特长,因此,我们主要做的就是挖掘、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特别要在习总书记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合点上去开展我们的具体工作。
 
:您在文化史领域留下了丰富的足迹,出版了《中国象棋史》《全宋诗订补》《宁波历代文选》等等书籍,是什么让您坚定地选择了文化史这个方向呢?
:我是在读本科的时候决定的。在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时,我有一种强烈的家乡情结,因此特别喜欢看一些有关故乡的事情。由于我出生于农村,所以很难看到真正的古籍,然而有一次我在学校里发现了古籍室,在那里我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线装书,于是一下子就爱上了这样直排的、繁体的书籍,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泡在古籍室里面摘录大量的文献资料。
其实我最开始接触到文献是在徐老师写的宁波导游的小册子里,这个小册子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宁波的历史文化,但我觉得它的内容有些简略,我想更深入的了解宁波的历史文化,而这个小册子不能满足我的需要,于是我当时找到了《辞海》,把《辞海》里涉及到宁波的词条条目抄写记录下来,所以基本了解了宁波地区的文人和著作。
后来管理古籍室的刘老师向我介绍了民国时期张寿镛编纂的《四明丛书》,我在本科期间将这本书完整翻看了一遍,摘录了许多资料。在阅读过程中,给我留下深刻阅读感触的是明代诗人吕时臣写的一首诗,他当时在北方做沈世君的幕僚,沈世君问他“你是从宁波来的,那么宁波有什么好东西?”于是吕时臣写了一首诗来回答他,其中一句诗讲到“有田俱成稼,无人不读书”,说的是宁波这个地方只要有土地,就全部种上庄稼,且没有人是不读书的,这说明宁波的文化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率非常高,因此能涌现许多人才。从此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文史,并且在这方面坚持了四十多年,孜孜不倦地研究其中的文献。最开始我们能看到的文献非常有限,很多书不能看到,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能看到许多以前看不到的东西,眼界扩大,能力也随之提高,因此能从原先的一个“点”扩展到一个“面”。
我的手头还有许多做不完的事情,我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把宁波的地方文化宣传下去,让更多的朋友们知道宁波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我们在阅读您的著作的过程中发现,您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将研究目光聚焦于以“宁波”为代表的浙东地域的文化和学者,也注意到您着重研究过黄宗羲这一人物,您是被黄宗羲身上的哪一处精神内核打动到了呢?
:在我看来,黄宗羲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所拥有的广博的知识是其他学者身上所不具备的,没有人能够做到和他一样学识渊博。他在非常多的领域都有所建树,他是一位政治思想家,其《明夷待访录》就以思想闻名;他也是以为史学家,创作了一系列史学专著;他又是文学家,其诗歌散文在当时达到了一个高峰;他还是医学家,他在易经和经学的研究上有突出的贡献。他也是浙江省第一个将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介绍到国内的学者,例如三角函数、球面三角等数学知识和哥白尼的天文学说等科学知识,因此,只要他想做,每个领域都能做出成绩来,这是我所崇拜的一点,尤其是像我一样从贫穷的农村海岛里走出来的学子,一开始所拥有的知识面是非常狭隘的。我记得当初去古籍室的时候,我报了自己想要的几本书的名字,对方说那种书我们这里不可能有,我疑惑没有的原因,后来才知道自己闹了笑话。
因此我们一开始拥有的知识非常的浅薄,在看到黄宗羲之后又觉得自己与他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于是他就成为了我的榜样,激励我,让我也要多方面去汲取知识,在不同的层面做事。这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使我没有专注于某个人或某个课题,我是在做一个“面”的事情。
我们宁波的文化是从宋代开始基本形成的,它通过谱系,以一代代教育的形式传承下来,在某一个节点上,它总是会有一些突破创新。我最新形成的一个观点是,我们宁波文化的传承不是某一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传承,每一个领域都有人传承,每一个节点上面都有创新的东西,这一点在黄宗羲身上也体现得非常明显。黄宗羲一个人横跨了这么多领域,这样的学者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他也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张老为同学们展现了他文史治学的严谨与热爱,为广大青年学子在漫漫求学道路上指明前行的方向,激励着青年一代更加坚定地走在时代前列,发扬五老精神内核,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者: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中文系“读懂中国——高校青年对话‘五老 来源: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中文系“读懂中国——高校青年对话‘五老’”小组
  • 江农软件学院暑期实践营队三下乡:环保分类筑新梦,心愿文艺
  • 巾帼志愿服务,关爱空穴老人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