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夫子朱笔写师魂——李亮伟老师访谈实录(下)

发布时间:2024-07-17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续五老精神,赓青年意志,积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读懂中国——高校青年对话‘五老’”实践队于7月12、13日采用线上专访与线下走访相结合的方式,与文学院退休老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前中文系主任李亮伟老师进行对话,实践小队成员们受益匪浅。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接上篇)
:老师您这个解答真的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接下来这个问题我似乎有点想法了。古代诗人能够游记山水的还是少部分,现代人通过自媒体进行线上“云旅游”,而且线下的高铁交通工具也越来越方便,似乎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走进山水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山水诗对于我们是否还有如您所说的“天人合一”的意义呢?
: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现代人很多是“到此一游”式的旅游,正如我前面所说的第一重境界。虽然层次不高,但这也是一种快乐。因此我觉得山水文学可以开拓我们的境界。我们会发现很多山水诗人词人能达到一种很高的境界,他们不只是我们如今旅游的“走马观花”,最重要的是他们能发觉山水之中的美,并且将山水之美挖掘、表达出来。阅读这些山水诗词,即便不能在人生感悟上一跃千里,但至少能在语言文辞的表达上受到熏陶。我们现在很多时候是“言不尽意”,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因此从山水文学中学到的这套语言系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古人的审美情操、细腻贴切的语言词汇以及表达路径等等。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就包含了无数的意蕴,需要我们自行领会。山水文学的学习可以让我们进入更高的精神层次,同时还能掌握到语言表达的技巧。
 
:您在按照一般时间线进行的古代文学的教学上,提出了山水文学这个新的教学方向。在学术研究上,您也提出了很多像“游观”这些令我们耳目一新的理论。我们发现您不论在教学上还是学术研究上,都做到了“创新务实”,恰好我们人文学院的院训就是“激扬人文,力学笃行”,我觉得两者之间有着相同之处。那么对于像我们这些学问还不够深厚的中文系学子,您有哪些寄语想要对我们说呢?
:我觉得中文学子应该做到兴趣广泛,至于山水也只是兴趣的一方面,而且很难做到让每个人都有条件的去喜欢它,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和金钱去支撑。兴趣广泛对中文学子来说非常重要,比如琴棋书画、戏剧小说、诗词写作等等。山水文学仅仅是我人生当中的一部分,我还有其他方面的兴趣,只是由于时间精力有限,没有写下文章。比起山水文学,我看《红楼梦》的时间更长。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很多跟你们一样的顾虑,比如担心自己复述前人的观点或者写的文章不如前人,因此时常停笔不写。我退休之后一直想整理出自己几十年来《红楼梦》授课讲义中的精粹部分,但由于时间原因迟迟没有开始。在我退休的这六七年里,我没有一点退休的感觉。一是退休之后又返聘到科技学院教书三年,二是之后我在清理“浙东唐诗之路”,还有很多宁波文化的讲座。还有张如安老师和我一起做课题,编写《四明文库》,还有天一阁、月湖的诗词选等等占用了大量时间,其他想做的事情还没开始做。我建议你们在读书期间选准一个你们感兴趣的东西去研究,这样就会发展出长处。我做中文系主任的时候负责安排学生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分配,根据学生上报的题目分配给不同特长的老师。你们学生一定要找准自己的爱好,这也是为了毕业论文考虑,要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题。比如你们喜欢王维,在研究王维时不仅要读本人的作品,还要读懂其他学者对其作品的讲说、注释,之后在知网这类发表学术研究的网站上浏览文章,了解他人的研究成果。或是尽自己所能研究、填补学术空白,或是大胆补充、推翻前人的研究,这样我们就可以写出一篇新颖的文章。所以我认为首先要找到感兴趣的点,深入阅读作品原文,接着按照上面的思路去找角度,然后就可以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了。但这也仅仅是你学中文专业的爱好、特长之一,不能把所有的学习精力都放在这。人要先有“广博”才有“精深”,而“精深”仅仅是其中的某一方面,我们必须做到视野广阔;缺乏广阔的视野,我们也无法做到“精深”。
:老师我们在拜读您的一些学术著作上时发现,早些年您主要集中在山水而且集中在某几个诗人身上,但是近年就像您刚刚提到的浙东之路,我们也去看了一些访谈,您提到唐朝诗人在宁波旅游的诗作可以串成一条线,这又是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今天不管是在山水文学的专业方面,还是在学术通法上,我们都受益匪浅。今天我们想要了解的就是这些了,谢谢老师!

      李老因自身的经历而刻画了他的山水世界,同时用丰厚的知识无私滋养着年轻的下一代,甚至在退休后仍然继续着教育事业与文学编辑工作。“五老”精神在他身上散发出滚烫的光芒,他对学生真诚质朴的情感与学术上创新务实的精神熠熠闪光,是无数青年学子们的启明星。
 
作者: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中文系“读懂中国——高校青年对话‘五老 来源: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中文系“读懂中国——高校青年对话‘五老’”小组
  • 江农软件学院暑期实践营队三下乡:环保分类筑新梦,心愿文艺
  • 巾帼志愿服务,关爱空穴老人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