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感悟自力更生精神,共筑人与自然和谐

发布时间:2024-07-17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2024年7月,怀着对延安精神的崇敬与对这片圣地的向往,我参加了长安大学赴陕西延安“红韵延河畔·筑梦新时代”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来到这片神圣的土地身临其境地感受先辈们曾经历过的艰辛岁月。
7月13日上午,我们来到了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踏入南泥湾的那一刻,我的思绪便飞向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承载着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自1965年恢复建场运动以来,一直重视着军垦农垦及大生产等历史文物、图片资料的收集整理。纪念馆共两层,陈列着一系列革命年代的先辈们使用过的旧物。睹物思人,看着陈列的一件件物品,阅读着展厅内的一段段文字,人民军队在困境中奋起发展、建设、改革的场景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了出来。三五九旅在非常艰难的情况下进行南泥湾开荒生产运动,但他们充满革命乐观主义与英雄主义精神,在大生产运动中体现出“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英勇气魄。

图为展览馆中展出的“生产总动员大会”场景
图为纪念馆中展出的“生产总动员大会”场景

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中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象征,这种团结奋斗的精神,不仅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也为大生产运动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些精神启示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团结奋斗,在当今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站在千亩稻田边,我被微风吹过掀起的阵阵绿浪所震撼,这大片的土地,曾是革命先辈们开垦荒地、种植粮食的地方,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陕北的好江南”,即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这种精神依然在这片稻田里传承和发扬。同时,我还深刻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稻田的生态系统是如此脆弱而又如此宝贵,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

图为南泥湾千亩稻田
图为南泥湾千亩稻田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不只是一种迎难而上、勇往直前、以苦为乐、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更是一种敢于创造、敢为人先的拼搏进取精神。从纪念馆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有军垦民屯的传统,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并没有先例,朱德总司令提出实行屯田军垦的建议,很快便成为生产线上的一面旗帜。这就体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对我们很有教育意义,任何时代都不能缺乏创新创造、敢为人先的精神。放眼当下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创造与敢为人先是一种难能的品质,它让我们在任务一筹莫展之时寻得一条蹊径,开辟出前人未曾走过的路。

图为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
图为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

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真实写照,是自力更生的一曲凯歌。“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我们感受千亩稻田的壮阔、了解大生产运动的历史、缅怀先辈的丰功伟绩,目的是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南泥湾精神,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最后,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通讯员:张嘉翔
作者:张嘉翔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穿越千载彝风韵,时代篇章映西昌 ——湖南师范大学赴川暑期
  • 陕西工院三下乡|“两弹一星”薪火传,“匠心筑梦”正当时暑
  • 探索花炮艺术,体验璀璨花火魅力
  • 探索花炮艺术,体验璀璨花火魅力
  • 为深入调研花炮文化及花炮发展历程,探索花炮魅力,7月14日,湖南工商大学计算机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花火湘成”调研团队,走
  • 07-16
  • “两山”理论铸就示范乡村,青创工作带来不竭动力
  • “豫”见村小,成为孩子们的光——启智润心,支教筑梦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