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滨纷传承非遗 枣木雕刻生香

发布时间:2024-02-20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进一步了解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情况,深入了解沾化枣木雕刻技艺,青岛农业大学“缤纷文化传承,擎画振兴蓝图”滨州筑梦调研实践团来到了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开启了一天的调研之旅。

在沾化冬枣“嫡祖树”所在地——滨州市沾化区下洼镇,走进“沾化枣木雕刻”传承人、“滨州市木雕核雕协会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负责人丁国勇的工作室,瞬间被琳琅满目的枣木制品吸引了眼球,从指节大小的枣核雕到半人高的枣木雕像,从花纹繁复的工艺品到质朴实用的板凳、织布梭,不大的空地上摆放着上百件枣木雕刻成品和半成品。

丁国勇表示,作为丁氏家族第五代传承人,受家族熏陶,他从小就对木雕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沾化区是冬枣之乡,种植着大概35万亩冬枣,每年产生几十万吨更新换代的枣木资源,原材料比较丰富。”丁国勇说。对于修剪下来的枣木,丁国勇感觉非常可惜,就拿起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工具,利用枣木枝干、树身进行创作。精致如花鸟虫鱼、人像玩偶,实用如镇纸、马扎、擀面杖、小型手把件,枣木带给丁国勇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

现如今,枣木雕刻已经成为了当地深厚“枣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滨州市沾化区,一棵冬枣树上不仅能结出绿色无公害冬枣,还能“种”出枣茶、枣蜜、枣酒,可以采摘旅游、制作枣木雕刻,冬枣的每个部分都得到了最大化的应用。

青岛农业大学“缤纷文化传承,擎画振兴蓝图”滨州筑梦调研实践团  责任编辑:路舒畅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江苏科技大学深蓝学院开展“寻觅两江清风”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