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曲园学子三下乡——探寻泰山皮影

发布时间:2024-02-18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曲园学子三下乡——探寻泰山皮影
      我们通过参观泰山皮影艺术馆,了解了泰山皮影的丰富文化内涵以及其在新时代的传播和传承方式。他们观看了包括《石敢当大战恶狼精》在内的皮影戏表演,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泰山皮影的传统魅力,还融入了现代元素,如《时间都去哪儿了》和《武松打虎(新传)》等创新剧目。
      泰山皮影戏起源于清朝后期泰安城东翟氏家族,翟氏先祖是泰安城东人,大约在翟氏之前三代就已开始从事早期泰山皮影艺术的相关活动。
      清朝后期,翟氏家族受泰安当地地方戏曲和泰山神话传说的启发,开始从事皮影戏表演活动。起初是自娱自乐、家族式的表演活动。后来随着皮影制作工艺和表演技巧的逐渐成熟,翟氏家族开始尝试着把皮影艺术作为谋生的手段,经常在东岳庙会、香会、乡村大集等地方演出。当时,泰山皮影戏的影人多用纸张制作,不过由于演出活动频繁,纸制影人容易破损,翟氏先祖开始用牛皮或驴皮制作影人。
     清末民初,泰山皮影戏的发展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其演出遍布泰山周边地区。这一时期,泰山皮影戏的声腔由原来较为单调的山东梆子唱腔和地方小调,逐步丰富演变为老调、鼓调、南调、琴调、垛子板等,并且随着观众艺术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影人的制作工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综合本次实践活动,可以看出泰山皮影不仅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深远的文化影响力。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让我们对泰山皮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曲阜师范大学“寻竹非遗”队韩邦骞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探寻地道美食:走进中国五大菜系之川菜的故乡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