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9日至30日,山东大学(威海)“追光溯源”调研团成员来到韶山红色文化研学基地进行研学实践活动,追寻革命先辈伟人毛泽东同志的足迹。本次研学活动期间,调研团成员对毛泽东的成长背景、家乡文化、求学历程等红色基因背后的故事有了进一步的探知。
从南岸私塾到毛泽东故居,从毛泽东纪念馆到铜像广场、从毛泽东图书馆到滴水洞,调研团成员一路研学参观,并进行拍照记录。
毛泽东故居是研学基地的核心,也是游客们最为期待的地方之一。这座古朴的建筑,见证了毛泽东青年时期的成长历程。故居内陈设有毛泽东家族的生活用品和文物,展示了当时的生活状态和家风。团队成员亲身走进毛泽东的书房、客厅,感受伟人的风采和家风。在这里,不仅可以了解毛泽东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更能够深刻体会到他对中国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
毛泽东纪念馆位于故居南侧约五百米处,为一座水泥砖木混合结构,根据当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指示,依照“乡村外貌,城市内容”原则进行设计。纪念馆主要有生平展区和专题展区(即遗物馆)两处,用于举办《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生平展览和《毛泽东同志遗物展》、《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家庭》等专题陈列以及有关临时展览。馆内现有毛泽东同志手书真迹、生活用品、雕塑、像章、文献资料等藏品9万余件,已发展成为集收藏、整理、研究、挖掘、展览展示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纪念馆。毛泽东纪念馆集中反映了毛泽东从立志救国、探求真理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辉煌人生历程,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世纪伟人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走进毛泽东广场,可以看到一座毛泽东同志的全身铜像。毛泽东广场原名铜像广场。广场面积仅3970平方米。2008年1月,中央批准了改扩建方案,并同意毛泽东同志铜像广场改扩建后命名为“毛泽东广场”。毛泽东广场是海内外游客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主要场所,也是来韶游客参观游览的集散地。
除此之外,研学基地还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毛泽东图书馆、滴水洞、韶山红军烈士陵园等,这些都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着革命先烈的光辉历史。通过参观这些场所,团队成员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和革命先烈的无私牺牲,这些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本次研学之旅增强了调研团成员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调研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了韶山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在理论方面,调研团成员对伟人毛泽东同志的生平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实践方面,调研成员对“传承红色薪火,赓续红色文化”的探索迈出了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