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是实际的眼睛,实际是思想的真理”
2023年7月17日下午,艳阳高照,西财于归支教团坐上高铁,前往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临江镇清泉小学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
清泉小学是一个传统的乡镇小学,随着城镇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前往城市打工。而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受条件所限,只能将孩子留在家乡,交给老人抚养,这些孩子统称为留守儿童。清泉小学的大部分学生由他们组成。客观上来说,乡镇小学的师资力量相较城市小学较差,而老人的监管力度相较父母较弱,导致一部分留守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到的知识也不够。于归支教团选择暑假这一特殊时期,以夏令营的形式,为自愿的六年级学生提供衔接课程与兴趣课程,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助力成长。
“我们首先与清泉小学的校长取得联系,对接后获得学员名单,根据名单分班并排出课表,”支教团队长潘玉琴提到,“我们准备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因为学生们在这之前没有接触过英语,我们讲英语的课程比例提高,希望能让学生对英语不陌生,能产生兴趣,这样能让他们在学习初中课程时能更加得心应手。同时,我们还准备了书法等兴趣课,让学生们能够接触到平时上学学不到的东西。”
支教活动当然不是一帆风顺,途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从临走时的突发情况,住宿条件的简陋,到途中支教同学之间内部纷争,一件件一桩桩困难矛盾出现,支教团的同学们没有抱怨,而是选择解决问题,将荆棘浇灌,开出朵朵鲜花。“问题当然有,但我们也不能就让它这么存在不是?总要为小朋友们做好榜样。”队员们这样说。
图为备课场景。潘玉琴 摄
2023年7月23日下午,支教活动结束,队员们踏上回家的路程。“支教活动很辛苦,但我真的很开心,因为我能为那些小朋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就算我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我们支教团所有人的力量加起来,会很大很大。”一个队员说。
图为支教队与学生合影。潘玉琴 供图
三下乡实践活动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目的是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改善农村社会风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而作为大学生的支教团,选择以支教的方式深入农村生活,了解到乡镇小学的师资不足,学生留守化,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支教团的成员克服住宿条件简陋,教学环境较差的困难,专门制定融合趣味性,学术性的课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后学习初中课程带来良好的影响。
同时,在乡镇小学的执教经历,锻炼了成员的自理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亲身体会到乡镇小学的困境,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责任感,增强了他们与基层农村的联系,推动了农村的教育事业的发展。
支教团通过这几天的支教活动,更好的感悟到教育的重要性,对自己以后的学习有了更好的规划与更大的热情。与支教班级里学生们的互动,成员们体会到在自己作为学生,作为儿女体会不到的责任感,不仅仅要为他们的学习操心,更要保证学生们的生命健康安全,通过感受作为教师的责任感,他们更好的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与价值观,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了,但学子们收获到的感动,自身能力的提升不会随着消失,而是会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