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向东流,曲尺果香溢千里。2023年7月15日至17日,西南政法大学“乡”约曲尺,筑梦有“李”发展成就观察团赴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权发村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观察团成员们通过亲身体验脆李采摘、采访果农、电商主播等方式,以青年视角探寻权发村改善生态民生的致富发展奥秘。
巫山李子的“祖先”,诞生在唐宋时期,历经千年自然选择、优胜劣汰,形成了巫山脆李一骑绝尘的品种特性和优良口感。而近年来,巫山脆李作为一种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水果,已然成为助农增收、乡村振兴的“金果果”。
活动开展前期,团队密切关注巫山县天气情况,成熟的脆李遇到雨水会裂口,影响销售,连日阴雨对当地脆李产业造成不小的影响。而曲尺乡连日发布暴雨预警,情况不容乐观。“权发村现在的天气特别好,欢迎你们的到来!”巫山县曲尺乡权发村孙祖勇书记的一番话让成员们倍感兴奋。7月15日,观察团正式前往曲尺乡权发村。
寻香觅路,只为见“李”
七月,正值巫山脆李上市的季节。权发村脆李颜色纯正、果香味浓、颗粒饱满,吸引各地客商蜂拥而至。简陋的棚子,随意摆放的脆李,随处可见的快递邮寄点,权发村的公路旁就是一个热闹的脆李集市。木头和塑料搭起来的棚子下坐着一家人,每个人都在分拣李子,像这样的商贩有几十家。观察团成员走访公路旁商贩,了解到果农们清晨4—5点就在自家的果园里面采摘李子,用竹篓、塑料筐运到脆李集市,与过路客商商谈好价格侯,脆李就通过附近的快递点被寄去全国各地。不到下午,当天采摘的脆李就能全部卖完。
观察团成员询问果农脆李中果、大果、特大果的分类标准,发现果农人手一个不同大小环形的塑料片,能通过圆形洞口的就是中果,不能通过的就是大果。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观察团成员就帮果农奶奶分拣好了满满一筐脆李。
在分拣过程中,观察团成员发现,有不少的李子有裂口,而有裂口的果子往往都是大果。裂口虽然不影响脆李的口感和味道,但却十分影响销售。问及脆李裂口,果农奶奶十分无奈。“伤心啊,李子眼看就能变成钱了,雨水一来,全裂了,卖都卖不出去。”原来,盖膜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需要全家出动才能给一棵李树盖好膜。权发村家家户户都种李树,雨水一来,人手不够,只能眼睁睁看着果子裂开。观察团成员买走了果农奶奶有裂口的脆李,与果农奶奶开心地道别。
旅游发展 绿富同兴
在孙书记的带领下,观察团走进“三峡李院”,这里满是青枝绿叶、硕果累累。权发村在党支部引领下,大力发展脆李产业,同时,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了夯土民宿‘三峡李院’,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打卡,体验乡村生活。在脆李上市的旺季,权发村利用各地客商齐聚权发村的流量,发展旅游业,让村民们不仅吃上脆李饭,也吃上旅游饭。观察团成员参观三峡李院的夯土建筑,品尝农家餐饭,体验权发村旅游业的活力。
踏出坦途,馥郁千里进入权发村的过程中,观察团成员发现进村的道路多为陡峭的土路,并不平坦。“现在正在修沥青路,等路修好了,你们可以走更近的路到达权发村。”要致富先修路,曲尺脆李突破重峦叠嶂的壁垒,与中国邮政、顺丰快递等物流企业合作,快递进村,突破“最后一公里”,踏出了权发脆李产业的坦途。
观察团经过一上午的实地考察,采访当地果农从种植、售卖、物流、延长产业链四大方面探索曲尺乡权发村脆李产业发展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