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夯实人力资源基础的必由之路。人民日报曾在评论职业教育重要性时指出:“发挥职业教育的人才蓄水池功能,把人口红利更好地转变为人才红利,为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生力军,职业教育必将大有可为、必将大有作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筑梦中文 闪光青春”就业实践调研团赴山丹培黎职业学院开展就业实践调研暨访“企”拓岗活动,就职业教育重要性这一命题展开访谈。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培黎职业学院受访教师合影
通过访“企”拓岗访谈,我们了解到——在现代社会中,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的人才一直是劳动市场的需求。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学生可以掌握与职业相关的技能,增强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即将步入职场的青年大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正如培黎职业学院校训所提倡的“手脑并用,创造分析”,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应储备好专业知识,扎实打牢基本功。在校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应大胆思考、勇于创新,保持创造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同时,我们在专业学习时也应该明白,“为有源头活水来”,专业上想有创新,就必须先掌握专业理论并付诸实践。这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创新的基础就是打牢专业的“地基”,只有“地基”打牢靠了,大厦才不会“倾斜”。要打牢基本功,必然离不开实践。
认识来源于实践,通过实践到认识,然后再实践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认识。我们未来在教学中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才会“更上一层楼”。高校教育应注重实践教育的开展。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实践项目等形式,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实习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即将步入职场的同学通过教育实习,切实打磨自己的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真正提升个人授课水平。在访谈中,王莹老师特别介绍了培黎职业学院语文课程的培养方案,“前三年夯实专业知识基础,最后一年注重磨练实际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方法”。就此来看,职业院校应当始终秉持重视专业知识水平、兼顾组织管理能力的理念,鼓励、带动同学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助力学校大型活动的策划、撰稿、节目排演等工作的开展。坚持学以致用、注重实践,大力培养具有现代工匠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技能型人才。
职业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意义重大。作为一名大学生,深感职业教育与所学专业之间的紧密关联。我们在校大学生应当重视学习机会,重视学校开展的职业教育,积极参与其中,为自己的未来铺好基石,走稳每一步。在大学期间,学生接受的专业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积累,更是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通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能够系统地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为大学生将来在职场中的表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过联系所学专业,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我们扎实学习写作、音韵学、训诂学以及文学史等专业知识,不仅能够为我们找到一份工作提供优势,更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真正在中文这条道路上行稳致远。职业教育的开展,既满足大学生自身能力提升,增加职场竞争力,又能达到岗位所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实用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能够使在校学生快速掌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这有助于提高就业市场的劳动力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同时也为即将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选择和发展机会。通过本次就业实践调研活动,实践团师生拓展了就业思维、对职业教育实践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本次访谈的开展,也为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新思路,为高校人才职业教育培养方案的更新与完善提供了切实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