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走访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3-08-18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走访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逆行而上,冲锋在前,争做敢于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背景下,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参加《党史学习教育》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大寨精神,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7月29日,实践团队来到山西省大寨村,登上虎头山,瞻仰大寨展览馆、陈永贵故居等处,详细了解了大寨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历史,真切领略陈永贵、郭凤莲等老一辈大寨人的风采,真切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寨精神。
       1964年12月,毛主席向全国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因为大寨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靠着陈永贵带领全村老少几百人流血流汗,最终拼出了一条光明之路。当年的奋斗史,可谓是“撼天地,泣鬼神”。而这种精神,正是当时的中国所需要的,主席听之动容,中央领导同志听了也无不为之感动。

       1963年8月,正当大寨村村民期待着一场粮食大丰收时,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将大家的愿望击碎。那时的大寨村,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种一些粮食很不容易。洪水一冲,粮食没了,房子塌了,360人挤在一个地方住,当年的大寨村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洪水凶猛,却冲不垮大寨村村民的斗志,大家辛辛苦苦干了几年的农田决不能被洪水破坏。

        灾后上级领导给大寨人送来了钱、粮、物资,大寨人没有收下,给国家退回去了,并说:“遭灾地方很多,如果都依靠国家救济,国家的钱财从哪来呢?”党支部当即提出了三不要三不少的口号:“不要国家钱、粮、物资,交售国家粮食不能少、群众分红不能少、社员口粮不能少”。

        在那个生产资料极其匮乏的年代,大寨人在陈永贵同志的带领下使用简陋的农具开展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热潮:搬山填沟造平原,自力更生战洪灾,科学种田、发展水利,无论寒暑从不间断,终于将穷山恶水的大寨变成了太行山上的“小江南”,竟然在大灾之年实现了平均亩产700斤、向国家上交12万斤粮食的优异成绩。 
经过村民们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了深沟变良田,坡地垒成水平梯田,实现了粮食大丰收,大寨村不仅全面恢复生产,且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如今的大寨,年年实现大丰收,新建的房子、窑洞也比以前更加干净漂亮。 

        我们在乡村振兴中,需要像发展中的大寨一样,把坚定党的领导不动摇作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昂扬旗帜,需要大寨人一样的革命理想和雄心壮志,并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的原动力,更需要大寨人自力更生的精神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强力量。
 
作者:刘凡与
 
作者:刘凡与 来源:直接调查
  • 体悟艾黎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 体悟艾黎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 近日,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跟着总书记足迹,学思践悟新思想”实践团赴山丹县开展“行走的大思政课”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 08-18
  • 踏锦绣黔程,扬非遗风采
  • 踏锦绣黔程,扬非遗风采
  • 贡献青春力量,书写青年担当。为了解和弘扬非遗文化,2023年7月19日至 21日,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三都水族马尾绣调研小组来到了贵州黔
  • 08-18
  • 职业教育大有所为
  • 职业教育大有所为
  • 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夯实人力资源基础的必由之路。人民日报曾在评论职业教育重要性时指出:“发挥
  • 08-18
  • 共话校园往事,同忆校友之情
  • 共话校园往事,同忆校友之情
  • 近日,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筑梦中文 闪光青春”就业拓岗调研实践团赴山丹县教育系统开展调研学习活动。调研学习期间,主要对师大校友
  • 08-18
  • 共忆校园生活 同话就业工作|校“企”合作
  • 暑期“三下乡”:赴滁州市南谯区禁毒知识宣讲会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