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常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美食的背后往往折射出人文地理、先人智慧。中南大学“寻味芷江”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3年7月27日,在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区开展有关探索地方饮食文化的暑期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成员们一同走近当地人家,品鉴传统美食,了解芷江传统饮食文化。
芷江侗族自治县,隶属于湖南省怀化市,古属“五溪蛮地”,因著名诗人屈原“沅有芷兮澧有兰”而得名。芷江这座古城有着极具少数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的美食。实践初期,实践成员走过芷江风雨桥,在这座历经四百多年历史的古桥上,询问当地人家,从他们口中了解到当地极具有特色的美食:芷江鸭与酸萝卜。

图为实践成员在风雨桥询问当地人 通讯员 陈柏羽
为了进一步了解方传统饮食文化,团队去到了芷江竹平铺村,走访了一位有20多年厨师经验的老师傅。在他的带领下,实践成员亲眼看到了芷江鸭的制作过程。选用自家喂养长大的纯种麻鸭为原料,同时仔姜、大葱、红椒、花椒这“四大将军”成为制作美味鸭子必不可少的提味材料。“油而不腻”“鲜味纯香”是实践成员在品尝芷江鸭后发出的赞叹,而美食背后则往往包含着一段段深刻的历史文化,成员倾听了老师傅讲述的“芷江鸭历史故事”,了解到它与诗人屈原,与皇帝乾隆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从中感受到芷江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老师傅制作芷江鸭 通讯员 陈柏羽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蹿”是芷江侗族自治县的民间俗语。第二站团队成员走近在“酸文化”背景下的地方美食——酸萝卜。一萝卜,一母水,一口坛是制作芷江酸萝卜的突出特点,当实践成员初次品尝到它时,不禁惊喜于它的“酸中带甜”,那独特的味道令成员们回味无穷。而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到当地酸萝卜的饮食文化,团队以侗古佬店铺作为本次的实践地点,在其中实践成员采访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舒勇。从他的口中,知晓了酸萝卜的历史由来以及当代的发展情况。

图为芷江侗古佬店铺内 通讯员 陈柏羽
在此次实践中,团队成员不仅品味到了传统芷江美食,也更加明白了实践对于每个人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芷江鸭和酸萝卜都各自承载着芷江人的地方记忆,它们在中华饮食文化的一隅也都散发着自身的独特魅力。团队每位成员在这次实践中,便是秉承着探寻中华地域饮食文化的初心,在探访古城美食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为实践成员与非遗技艺传承人舒勇(右二)的合照 通讯员 陈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