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无废城市东大说:垃圾分类化于心,青春助力践于行

       7月的南京骄阳似火,而在东南大学社区里不时转出的热烈掌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是什么活动让今年夏天显得格外“火热”?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与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建设美丽宜居的城市,促使东南大学师生及周边居民养成生活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习惯,加强环境保护的主人翁意识,东南大学联合东南大学社区、开源社区、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等单位开展“垃圾分类·青春助力”专项活动。东大“无废城市与低碳生活”生态实践团队,通过现场讲解、图文展示、发放资料、知识讲座、“变废为宝”手工制作等形式,广泛进行垃圾分类减量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与群众面对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引导、示范和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培育绿色文化风尚,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近年来,垃圾分类收集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国21世纪议程》中明确提出,城市生活垃圾应逐步做到分类收集。垃圾是一种“摆错地方的资源”,是一种丰富的再生资源,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垃圾分类小课堂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 而欲提升一个社会的环保素质,当从娃娃抓起。因此,在孩子们中推广宣传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的理念和方法对于一个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尤为重要。“无废城市与低碳生活”生态实践团队秉持“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会”的初心,联合东南大学与新童行志愿服务团走进多个社区,向适龄小朋友普及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团队成员由东南大学生厨垃圾处理引出主要话题,从垃圾分类的定义,垃圾污染的危害,谈到垃圾的去向,再到垃圾分类具体的细则,精彩形象地讲解赢得了小朋友们的阵阵掌声,让每位小朋友对于垃圾分类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废物利用重实践
       团队成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邀请小朋友们一同加入绿色城市保卫战,用实践活动感染带动小朋友们的环保行为。团队成员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资源,在多地开展生厨垃圾堆肥试验流程和技术讲解,并向社区发放团队自制的堆肥营养土,“生厨垃圾”变成了“有用的营养土”让小朋友们大感惊奇,切身体会到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
       同时,小朋友们在团队成员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头脑风暴环节中踊跃发言,提出自己对于生活中垃圾处理小妙招的独到见解。团队成员还细心指导小朋友们亲手用收集来的废旧瓶盖做瓶盖画以及利用废纸制作创意折纸,在小朋友们手中,“废瓶盖”变成了美丽的“图画”,“废纸”变成了绽放的“玫瑰花”,这一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不再是一段枯燥的文字,而成为一颗种子在小朋友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无废城市企业行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其中国有企业在绿色长征路上具有带头作用。实践团队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主动与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联系,在吉山云计算中心开展垃圾分类政策专项宣讲。双方结合各自特点,共同讨论环保企业建设思路,团队成员还参观了园区,实地了解园区垃圾分类现状,对企业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了有益的建议。通过沟通交流,大家一致认为:绿色低碳的理念与企业“绿色、智慧、高速”的发展形式不谋而合,加强校企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是助力无废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无废城市与低碳生活”生态实践团队作为东南大学校级重点团队及省、国家级团队,在本次系列活动中,团队成员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协调各方,将垃圾分类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发挥大学生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青春力量,为新时代大学生将专业投身社会做出了表率。期待更多有志青年加入到绿色长征的队伍中,为讲好中国故事、建设美丽中国奉献力量,书写出火热的青春篇章。
时间:2023-07-26 作者:王子豪 李昂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夏日志愿行,支教暖人心
  •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和瑰宝,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应试教育的大行其道,传统文化
  • 07-26
  • 景色
  • 在贵州社会实践活动看的
  • 07-25
  • 东平实践咏三叹,生态保护伴我行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鸟是人类的朋友,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为了爱护鸟类 ,保护鸟类
  • 07-25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