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振兴革命老区,传承红色基因的号召,2022年8月10日,商丘师范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赴河南省新县发展成就观察团以“重走红色路线、访问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的形式进行实践调研。成员们走访调研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首府烈士博物馆、鄂豫皖苏区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并进行志愿宣讲活动。感受革命岁月,倾听历史回音,响应顶层设计,深化理解大别山红色革命精神以及大别山精神对后人的发展影响。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烈士陵园合影。 刘青 摄
踏寻红色足迹,感悟革命精神 团队成员于8月10日重访老区红城新县,通过事先查阅相关资料和走访当地群众,将实践地定为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林园和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
早上八点,实践成员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首府烈士陵园。进入陵园后被清晨陵园中庄严肃穆的气氛所感染,以敬畏之心告慰长眠于此的烈士。跟随着解说员的引领和讲解,队员们走进烈士事迹纪念馆,参观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珍贵物件资料,领悟百万英烈的光辉事迹。穿过红色长廊,成员们了解到在新县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曾先后诞生三支主力,更有上万名烈士为革命献身,他们为革命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点燃了革命的火种,红色基因深深地印刻在新县的血脉里。成员们强化认知了新县人民引以为傲的革命历史。
青山有幸埋忠骨,大别山成为了值得世人铭记的地方。每一位烈士的墓碑背后都是一段抛头颅,洒泪血的悲壮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安息的烈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幸福,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团队成员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默哀一分钟,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真正意义的洗礼。纪念碑上“死难烈士万岁”六个鎏金大字由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它的正下方是由橄榄枝、绶带、菊花编织而成的汉白玉花环,寄托着对烈士无限的追思、缅怀与敬意!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旧址。 刘青 摄
寻访优秀讲解员,传承革命真精神 在参观学习之余,团队成员有幸采访到了全国红色故事“金牌讲解员”——张亚君。她动情讲述,娓娓道来责任与使命,万语千言中无不体现对祖国的热爱。当问及是什么原因使她坚守讲解员岗位时,张亚君女士真挚的说道:“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热爱这份工作,另一方面是为了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当好大别山精神的传承者、宣传者、志愿者。”双方有问有答,相谈甚欢。
通过与张亚君女士的交流请教,团队成员对传承红色精神有了更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感悟到大别山精神在新县的传承和延续,深刻体会了新县自改革开放以来,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带来的巨大变化。新县走出了以乡村旅游带动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为实践队队员采访优秀讲解员张亚君女士。 刘青 摄
争做志愿,铭记红岩 团队成员们来到烈士陵园“红细胞”志愿服务站,在站内志愿者的指导下进行了志愿服务。一部分成员前往流芳园,拿起大扫帚,自发在烈士墓碑前进行清扫,寄托哀思。另一部分成员则在陵园入口处协助工作人员维持园内秩序,引导游客扫码登记入园。随后,成员们对前来参观展馆的高中生进行了志愿宣讲,帮助他们追忆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图为实践队队员引导游客扫码入园。 董梁 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流芳园清扫园内卫生。 董梁 摄
此次红色教育活动,成员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要无比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要以先辈的革命历程为启示。焕发斗志,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脚踏实地,全心全意做好本职工作,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纪念是为了传承,缅怀是为了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缅怀英烈,号召大家不忘革命先烈的遗志。愿得此身长报国,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盛世太平。“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作为大别山的儿女,更应心怀感恩,铭记先辈付出,不懈努力,运用所学所知,服务基层与老区人民,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大别山老区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