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焦裕禄书记诞辰100周年,2022年8月19日,中国矿业大学“梦中国”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前往河南兰考,跟随焦裕禄书记的脚步,去探寻这片他爱得深沉的土地,同时全面了解并深刻学习焦裕禄精神。
在行李临时寄存店,当得知我们要前往焦裕禄纪念馆拜访学习后,老板热情的告诉我们,可以在这附近乘坐公交车,并极力为我们推荐四面红旗纪念馆。可惜,由于刚刚疫情解放以及修缮马路等原因,最终我们决定打车前往。或许这正是命运的安排,司机师傅恰好是四面红旗纪念馆所在村庄的村民,一路上热情的为我们讲述着自己所见证的,兰考那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们不要小看了我们兰考,我们兰考可不是一般的县”,在十字路口等红灯时,司机师傅突然回头笑吟吟地对着我们说。这句毫无预兆的话语和那溢满脸上的骄傲神情,发自兰考人的内心深处,也直击着我的内心深处。
一下车我便注意到,街道两边大多筑起了“绿墙”,空气也十分清新,而曾在书本上了解到的兰考,是沙丘,是贫瘠,是没有绿色的春天。我问师傅,咱们兰考的绿化工作现在是不是做的特别到位?师傅像是打开了话匣,说这是近五年的变化,自己小时候总是在上学路上被沾上满脸的黄沙,在农村,甚至有高达十公分的沙丘。而现在,沙丘上长满了绿芽,孕育着鲜花,结满了硕果,寄予着兰考人的梦与希望。
风吹,沙落,人逃。总以为会在戈壁沙滩上演的场景,却是曾经无数兰考人的习以为常。当我问到曾经兰考是不是呼吸道疾病常发时,师傅顿了顿,说他们都习惯了。我一时沉默,五味杂陈,望着路旁一颗颗树出了神。我在想,倘若焦裕禄书记仍在世,这位百岁老人,混浊又明亮的双眸里,是不是满眼的绿色,满心的欢喜。十几公里的车程,司机师傅为我们讲述了太多太多。兰考如今的蓬勃,兰考曾经的贫穷;习近平总书记的牵挂,无数兰考人的拼搏;国家的优惠政策,百姓的砥砺奋斗;焦裕禄书记的奉献,后来人的付出与传承……而这些的这些,就犹如汩汩清泉,浇灌着兰考每一寸土地,孕育出绿茵遍地,繁花满簇。
当得知兰考疫情结束后,我们实践团连夜制定计划赶往兰考县,因为疫情而被迫停滞的探寻焦裕禄之行再次提上日程。闷热的天气,奔波的旅程,陌生的路线,终于在我一步步走进四面红旗纪念馆时变成云烟。我们从小就知道,在河南兰考,有一位焦书记,将生命奉献给人民;在来之前我也进行了相关的资料搜集,自觉虽谈不上了解,但也全然没想到,在四面红旗纪念馆里还藏着无数的秘密,更涵盖着兰考的昨日今昔。馆内的每一张照片,每一幅绘画,每一件旧物,以及当地市民所还原的秦寨大队,赵垛楼大队,双杨树大队和韩村生产队的大门,记载着历史,提醒并始终激励着后人继往开来,踔厉奋发,循梦而行,向阳而生!
不容置喙,流离失所和地荒人逃的场景再不会在兰考上演,但我们会永远记得,在中原大地上有这样一片土地,它曾历尽风霜,饱经苦楚;但我们会永远记得,在那片土地上埋葬着一位老人,他用一生为这片土地和在这里生活的人民换来了绿水青山和幸福安康;这片土地叫做兰考,这位老人叫做焦裕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