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海学子探非遗:扬非遗之帆,航号子之路

为了进一步发掘富有海岛特色、渔村特色的民间文化、非遗文化,弘扬具有舟山特点的历史文化,浙江海洋大学舟山海洋非遗形象化传播实践调研团团队于6月26日来到了渔民号子传承人洪国壮老师的工作室。
老师十分热情的邀请我们走进他的工作室坐下。在工作室的墙上挂满了奖状和洪老师精心研究制作的曲谱。之后老师坐在他的位置上,满脸慈祥地给我们讲述了渔民号子的产生、种类等等。在以前,人们出海用的都是木船,船的动力主要依靠于人力,大家通过号子喊出力量,增加势力,为枯燥的劳动添加一些乐趣。渔民号子是舟山的口头海洋文化。渔民号子的种类有很多,包括起锚号子、摇橹号子、拔篷号子、拔网号子等。沿海及沿江很多地方也有号子,而舟山的渔民号子为什么可以那么出彩?因为舟山渔民号子种类相对齐全,曲调粗犷优美,体现着鲜明的海洋文化特征,具有独特的海洋民俗研究价值。舟山渔民号子是当地渔民船工生产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在民间长久流传不衰。并且舟山的地理位置在三江口,同时是海水和淡水的交接处,产生了独特的海洋生物,岛屿多,海峡多,人们出海捕捞过海峡难,人们船上干活都是大力,所以舟山的号子铿锵有力,充满了劳动人民劳动时的热情,这是舟山渔民号子的独特之处。
在听完洪老师的详细讲述之后,我们跟随老师来到了他的排练室。他亲自为我们演示了一遍四种不同的号子,同时还详细的讲述了各种号子出现的情景以及人们的动作。最后,我们的韩松吟同学上台对洪老师进行一段采访。老师耐心的对我们的疑问做出了回复。其中让我们印象最深的是,洪国壮老师秉着对渔歌号子的热爱,以及传承祖辈文化的强烈愿望,顶着巨大压力,身体力行。每学期都会去定海区海山小学义务教学十二个礼拜以上。至今,他已坚持了10余年。
目前,由于机械化捕捞方式替代了传统的渔业手工捕捞作业,渔民号子已失去原有的生存环境,发展停滞,传承者锐减,处于濒危境地,急需抢救。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重新使渔民号子的实用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民俗价值熠熠生辉。传承并发扬优秀海洋文化。
 
时间:2022-08-24 作者:屠泽豪 来源:浙江海洋大学 关注:
  • 浙海学子探非遗:扬非遗之帆,航号子之路
  • 民信系民心 携手心连心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语言文化学院赴杨凌李台街道实践团成员进行民情信箱调查实践活动。
  • 08-24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