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平谷乡村: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有云:实践出真知。暑期社会实践是北科大一新生的必修实践课程, 是一个促进当代学子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的好机会,更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开放性教育方式。来到基层进行暑期实践的这几天虽然很短暂,但对大学生们来说却是一段宝贵的体验之旅。
   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实践绘就最美青春。7月26日至8月3日,北京科技大学“孟子居群空冀北实践团”选派4人组成平谷实践小分队来到北京市平谷区,开展“走入基层促进乡村发展”实践调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实践行动赋能乡村振兴。
    大学生们首先来到了马各庄村,通过采访村书记、街头游访等方式,大体了解到了乡村农旅产业发展现状、农业发展模式、存在的劳动力问题等情况。依托该地优美的环境与优势地理位置等条件,大学生们共同探讨“打造农旅结合产业”方案并向各农户提出建议时,也略知乡村振兴工作中棘手的困难。
下一站,学生们走进天下大桃第一镇的大华山镇,探寻平谷大桃所隐藏的“奥秘”。初到大棚种植园,学生们便能见识到严格的环境智能控制类设备、水肥灌溉设备以及智能采收称重设备……在当下与未来,依赖科技发展已然成为产业进步的一大趋势。来到当地的仓储物流中心以及寄递服务中心,学生们见证从采摘后的分拣果品、收到顾客订单、包装寄送,每一轮环节都公开精细,保证质量。为了对平谷大桃销售模式有更深入的了解,大学生们探访了大华山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联盟,这里不仅展出工艺品、加工农产品,还设有一个共享直播间,供电视台、邮政乃至社会各界实践团队前来直播……越来越多的信息支撑大学生们不断地进行下一步探索,即使正逢烈日当头的日子也不言弃。
    接下来几日,大学生们先后来到了大旺务村、赵家务村、刘家店,通过访谈政协委员、采访村书记、走访豆角试验田等方式,聚焦“复耕复种”号召、“退林还耕”政策,多方寻访当地豆角、大桃以及众多农作物生长销售形势,用文字和视频记录乡村振兴故事,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村内产业发展提出建议。对于电商售货,村民们表示,受当地产量、疫情、极端天气、运营条件等限制,各户都有不同的销售方式。目前,当地还发展高级民宿产业,预定火爆、条件舒适,可一定程度实现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步推进,让村民多一份收入富起来,更让生态振兴之路走得更长远。同时,东高村镇为著名的提琴之乡,场馆负责人向大学生们道尽平谷提琴的远近闻名以及近几年之迅猛发展,由低端走向高端,奏响乡村振兴一首首“变奏曲”。
在走访过刘家店国桃基地,感受“文创桃”工艺后,大学生们联系到了平谷农业先锋创业者熊宇金先生。在两次深度的座谈过程中,熊宇金先生将大学生们代入他的创业之路,从行业变革机会、大学生实践目的、创业情怀等角度教导学生们关心基层、学以致用,在莘莘学子心中埋下希望的种子,时代正期待着它的萌芽和成长。
深夜的城市已进入睡眠,但实践队成员的房间灯火尚未熄灭。队员们围坐一圈、团结一心、各司其职,将复盘工作、撰写宣传等任务做得尽善尽美,不放过关键的每一处细节,怀着这份认真踏实的态度,实践队一路砥砺前行。
一直以来,平谷各村坚持走富民振兴之路,让大学生们此行调研也收获颇丰。“此次我们找寻到当地多处振兴机遇,也了解到许多桃农的需求,这更坚定我们不断亲身实践的决心,青年不忘基层、前赴后继、砥砺前行,定助乡村振兴更进一步。”该社会实践队大学生感慨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值青春,心系基层,这一段段乡村振兴故事都将深深刻在每一届躬行实践的大学生的脑海与心中。这份精神的传承与力量的传递,将会把乡村振兴故事一直一直讲下去。
 
时间:2022-08-24 作者:江宁 来源:原创 关注:
  • 中南大学“益口吐司”实践团: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
  • 湘雅学子三下乡:多元选修趣味引导 特色支教告一段落
  • 安工程学子三下乡:走进红旅小镇,探索乡村振兴新发展
  • 兰大学子探寻梨园之秘,助力经济振兴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