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河源7月27日电(通讯员 黄本豪 李莹 陈镜妃)河源市东源县康禾镇仙坑村位于三面环山的盆地之中,不远处的青山,草木郁郁葱葱。而山岭蜿蜒盘旋,犹如在保护仙坑村。金灿灿的水稻与随风飘动的荷花更为仙坑村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能力,增强青年的实干意识;同时也为了解当地文化和农产品:八角楼、四角楼、文化楼和康禾贡茶、丝苗米等对仙坑村乡村振兴的作用。7月20日上午,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星火燎“源”团队前往康禾镇仙坑村进行实践与调研。
广东省文物保护工程典型案例——仙坑村八角楼修缮工程稻田如镜遥映青山,白墙黛瓦古韵犹存。据团队实地了解,仙坑村现有27幢保存良好的客家方形围屋,围屋的建造体现了仙坑村的先民为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拥有稳定的生活环境而做出的努力。其中,八角楼是目前所发现的东江流域历史最早、防御性最强的客家民居建筑,被列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河源客家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仙坑村的八角楼和四角楼见证了仙坑村叶氏先民奋斗拼搏的历史,是研究河源客家古村落的珍贵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经过走访当地居民介绍,从2018年开始,万科集团响应国家政策,投资5000万元对仙坑村的八角楼、四角楼等进行修缮,在充分保留原有历史建筑特色的前提下,赋予其新的时代活力与生命。我们进入到当地古建筑发现,络绎不绝的旅客和调研团队不断出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到仙坑村参观八角楼、四角楼,这也带动了仙坑村旅游业的发展;使人们的经济收入来源更多元化。

图为八角楼一角。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莹 摄
小小绿茶叶,托起致富梦
仙坑村环境宁静清新,适宜康禾贡茶在此生长。仙坑村以此为契机,在村里大力推广种植康禾贡茶,带动了当地茶产品的销售。康禾贡茶让人们感受到了仙坑浓厚的茶文化和脱贫致富后村民过上的绿色美好生活。看得到的茶园、旅舍,感受到的历史,是村民致力脱贫的见证。茶园的发展,助力了乡村振兴。印证了村口宣传标语“人民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民”。
美丽仙坑村,让人们体验到了真正的利用资源优势,去共创共赢,仙坑村,十大美丽乡村之一,利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产品特色,创造美丽经济,发展成一处旅游路线和研学基地,让更多人了解体会当地文化的同时,去弘扬文化,带动经济发展,打造美丽经济体系。
如今,古村焕发生机,展现着“客”文化,“农”文化,“茶”文化,望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乡情乡愁。

图为康禾镇茶园。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镜妃 摄
三产融合延伸丝苗米产业链
仙坑村山水环抱,地广物博,丝苗米产业园以丝苗米为主导产业,当地利用古建筑旅游项目和研学基地的发展带动人气的同时,种植当地特色丝苗米,带动销售,基本在田里的同时就会被预定,供不应求,仙坑村通过打造自己的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拓宽仙坑村村民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队员也以此感受到唯有通过产业融合方能带动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延伸当地的丝苗米产业链,也可以更好地为农民增加收入。在采访过程中,仙坑村村干部表示:当地正在加快土地流转的速度,提高土地利用率。队员们认为通过加快土地流转的速度,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发展经济;同时也可以不荒废土地资源,进一步保护好人们的粮食安全。

图为康禾镇收割的稻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镜妃 摄
仙坑村的发展成果——硕果累累
仙坑村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发展,接连获评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一系列荣誉,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色振兴”。经过深入了解发现,“造美丽经济,创美丽家园”已经成为仙坑村的代名词。仙坑村环境优美,名风淳朴,但地处偏远落后,经济发展较慢,属于省定相对贫困村,但近年仙坑村抓住国家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机遇,近几年来发展迅速,成功打造出美丽经济,带动当地居民成功脱贫;使得村民愿意留在家乡进行工作,用自己的力量推动家乡的发展,真正的让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就过上美好的生活。

图为仙坑村获评荣誉称号。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黄本豪 摄
据了解,仙坑村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发展,接连获评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乡村振兴优秀村、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河源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河源市文明、河源市乡村振兴特别贡献奖等一系列荣誉,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色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