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掘畲族文化,共促五育并举 ——钟宅“五育”社会实践青年团开展“三下乡”之“百校进百村”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为贯彻落实五育并举精神,感受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积极推进民族一体与五育一体相结合,更好迎接二十大的召开,钟宅“五育”社会实践青年团围绕“五育”课程与红色文化教育课程,于7月21日到7月27日在厦门市钟宅民族幼儿园开展“深掘畲族文化,共促五育并举”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实践队首先围绕畲族“二十四孝”家风家训,开展德育课堂。活动伊始,队员范欣妮通过讲解与观看古二十四孝动画片,使学生们对古二十四孝的故事具有初步认识。接着,孩子们与实践队成员一同编绘“新二十四孝”。最后,孩子们表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教导他们应学会遵守公序良俗。活动在孩子们轰鸣般的掌声落下帷幕。

    实践队成员从“智育”角度入手,开展“集钟生智”知识竞赛。队员杨俊伟与队员何卢锟主持知识竞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同时也鼓励孩子们了解厦门、走近厦门。
 
    实践队成员从“体育”角度出发,与孩子们进行畲族传统运动——抄杠推拉赛。孩子们站在长凳上拽拉木棍,将对方拉下长凳的人获胜。通过此次活动,有利于孩子们进一步了解畲族体育文化,调动他们了解畲族文化的积极性,为日后畲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实践队成员结合“美育”教育和畲族民族文化,与孩子们一同举办畲族服饰彩绘活动。实践队邀请社区畲族服饰研究员小熊老师,向孩子们介绍畲族服饰,并同实践队成员们一起带领孩子们在纸上画出想象中的畲族服饰。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对畲族服饰产生更深入的了解,逐步走近畲族文化,充分感受其中蕴藏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观念。
 
     为进行“劳育”教育,实践队有幸前往王船技艺传习中心,邀请世界非遗项目“送王船”造船传承人、83岁的钟庆丰老师进行深入交谈,其更是对我们此次活动表示强烈支持,并让其徒弟陈文旌老师向队员们介绍“送王船”民俗的相关文化,并传授王船模型的拼装方法。当天下午,实践队员将其带入幼儿园,手把手带领孩子们拼装、上色木制王船。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发扬了工匠精神,推动了“送王船”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 

    最后一日上午,实践队成员前往陈嘉庚纪念馆学习参观。在第三展厅,实践队成员一同聆听陈嘉庚先生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发言录音,感受到了其满满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责任感。接着,实践队成员一同前往钟宅畲族社区,采访社区负责人卢燕华女士,进一步了解畲族等少数民族人民长期以来的进步发展史。下午,实践队组织孩子们观看爱国影片——我和我的祖国,队长陈佳斌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红色革命历史宣讲课。在课上,队长陈佳斌就赵一曼等英雄先辈的事迹展开介绍。最后,队员曾筠淞从畲族的饮食、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方面向孩子们全方位介绍畲族。通过此次活动,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孩子们进一步感悟红色革命精神,更加了解畲族,推动畲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走入尾声。实践队在积极将“深掘畲族文化,共促五育并举”落到实处的同时,也注重培养畲族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将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始终,在活动中不断探索“五育”教育模式,深掘畲族文化,努力推动实现反哺式双向教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五育教育的有机结合。
时间:2022-08-23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钟宅“五育”社会实践青年团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钟宅“五育”社会实践青年团 关注:
  • 淮师三下乡:追溯红色记忆
  • 淮师三下乡:追溯红色记忆
  • 为追溯红色记忆,体悟红色文化,团队成员踏上追忆红色历史文献的道路,来到位于合肥市的安徽省图书馆。
  • 08-23
  • 以大学生鲜活之精神,助力乡村之振兴
  • 江苏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进行中
  • 江苏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进行中
  • 为了解乡村振兴策略在一线的落实情况,同时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公众服务意识,8月20日起,江苏科技大学伯藜学社组成实践团
  • 08-23
  • 滁州学院学子三下乡: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