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辽宁大学银发数字桥”实践团队前往沈阳市沈北新区蒲雅社区,开展了一场名为“场景化”的数字技能教学活动,旨在帮助社区老年人掌握智能设备使用技能,跨越“数字鸿沟”。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社区活动中心内讲解手机使用知识。张贺瑶供图
活动伊始,实践团队员们便发现,许多老人对智能手机既好奇又畏惧。为此,队员们摒弃了传统的理论讲解模式,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挂号、打车、缴费等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高频场景上。
“奶奶,您看,点开这个绿色的图标,在这里输入医院的名字……”活动现场,队员角色扮演成网约车司机或挂号员等,引导老人们一步步完成从打开APP到成功下单、支付的全过程。这种“模拟+实操”的方式,让抽象的操作步骤变得直观易懂。一位刚成功完成一次模拟打车操作的老人笑着说:“原来这么简单,以后孩子忙,我自己也能试试了。
图为实践成员现场教老年人如何预约挂号。谷悦彤 供图
除了必备的生活技能,教学还延伸至兴趣培养领域。队员们耐心演示如何用微信小程序与老友“线上下棋”、欣赏戏曲短视频等,让数字技术从“生存工具”转变为“生活乐趣”。为巩固学习效果,活动还设置了知识问答游戏环节,答对的老人可获得蔬菜套圈作为奖励,现场气氛轻松活跃。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与老人进行知识问答游戏互动。谷悦彤供图
针对老年人“记不住、忘得快”的特点,实践团建立了微信答疑群。活动结束后,团队将在群内提供教学视频回顾,并进行长期在线答疑。对于操作特别困难的老人,队员们还提供了一对一的辅导。
图为实践成员课后针对辅导。王钰棋 供图
图为实践成员课后针对辅导。张贺瑶 供图
本次“银发数字桥”社区实践活动,通过场景化、趣味化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了参与老年群体的数字技能使用信心。活动得到了蒲雅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的一致认可。
图为实践成员课后针对辅导。张贺瑶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