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下午,江苏省如皋市城南街道花苑西区社区活动中心内,7名小孩专注地摆弄着手中的纸板与透镜。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七彩假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此开展科技主题板块教育,志愿者柳颜、孙鲍瑞通过VR技术科普与飞行原理实践课,为社区儿童开启科学探索之门。
首先大家感受了虚拟现实,“戴上这个眼镜,恐龙就在你眼前!”一年级学生吴雨桐兴奋地向同伴挥手。在《虚拟现实》课堂上,志愿者柳颜先用动画短片介绍VR技术原理,随后指导孩子们制作简易VR眼镜。在这个眼镜制作过程当中有比较大的困难,镜片的组装有点复杂,总是装好又掉,但是志愿者柳颜耐心的一次次教孩子们组装,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人一组,每一组都拥有了一个自制的VR眼镜。当孩子们用自制的眼镜观看360°过山车视频时,惊呼声此起彼伏。每个人体验了两分多钟结束时,都非常留恋想继续体验,更是说到回家也要自己再做一个。“镜片间距要精确到6.5厘米,这是分光成像的关键。”柳颜跪坐在课桌前,帮一年级的陈彦调整镜架。活动尾声,孩子们在志愿者引导下总结出VR技术“沉浸感、交互性、想象力”三大特征,冯义辰小朋友更立志“要开发治疗近视的VR设备”
接着,多架架纸飞机划过活动室上空。志愿者者孙鲍瑞通过重力、升力、推力、阻力模型,超出志愿者的预想,本来以为重力生理这些物理概念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会非常困难,但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却表现的很好,他们主动提出了万物都有重力,而重力来源于地球的引力,虽然他们不能够表示出生力推力阻力这些专业名词,但是儿童的动力、飞力很好的表达了他们的意思,也显得他们更加可爱。接着志愿者孙鲍瑞将抽象物理概念具象化。“为什么我的飞机总转圈?”面对谢袁禾的提问,志愿者孙鲍瑞演示机翼微调技巧:“尾部折5毫米上翘,就能平衡偏航力矩。”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孙鲍瑞抛出来一个问题,飞机为什么会落地?小朋友们积极踊跃的回答是由于阻力和重力的作用,可见这一堂课大家都学到了真正的知识。 飞行竞赛将课堂推向高潮。孩子们分组调试机翼弧度、配重位置,吴雨桐采用“双三角翼”设计以增强稳定性,最终以好成绩夺冠。根据志愿者的设想,这种‘理论-实践-竞赛’模式,精准契合STEAM理念。
课业辅导时段呈现温情一幕,面对不识字的低年级生,志愿者杨丽将数学题念给一年级的小朋友听,有绘画天赋的陈彦则获准用画画代替文字作业。“教育不是填充容器,而是点燃火焰。”志愿者团队强调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志愿者们希望用大学生视角让我们看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
暮色渐浓,孩子们握着纸飞机与VR眼镜不愿离去。本次活动的突出成效体现在,科技启蒙生活化通过自制VR设备、纸飞机竞赛等低成本高互动形式,打破科技知识传播壁垒;其二是教学手段精准化,针对儿童特点设计情景化教学方案,建立个性化成长档案。这种“专业赋能+情感关怀”的双轨模式,不仅丰富了暑期托管内涵,更探索出高校资源下沉社区的科学路径。当纸飞机载着孩子们的欢笑掠过社区庭院,科技教育的种子已然在童心深处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