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感悟强国力量、砥砺报国之志,2025年7月24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赴陕西富平“传承红色基因·赋能军工报国”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中国军工科技主题展馆,开展了一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参观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聚焦百年军工馆、户外重装馆、航天科技馆三大展区,为团队成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国情认知课和理想信念课。
第一站:百年军工馆——追寻红色足迹,感悟精神之源
步入百年军工馆,厚重的历史感瞬间感染了每位队员。讲解员通过珍贵的历史图片、文献、复原场景及岁月留痕的实物展品,系统回顾了陕西军工从革命烽火中诞生、于艰苦岁月里成长的壮阔历程。实践队队员们深刻体悟到了老一辈军工人如何在极端困境下,坚守“把一切献给党”的忠诚信仰,凭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简陋工具和非凡智慧,为民族解放铸造“铁拳”的感人事迹。
图为实践队队员认真听取讲解
“目睹窑洞山沟诞生的武器,聆听前辈克难故事,才真正读懂了‘红色基因’——那是对党忠诚、为国奉献、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血脉!” 团队成员侯建动情分享。
第二站:户外重装馆——直面钢铁脊梁,增强国防自信
移步户外重装馆,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等大型现役装备震撼矗立,似若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团队成员近距离感受 “大国重器” 磅礴气势,触摸装甲,聆听其捍卫主权领土的光辉事迹。讲解员详介装备性能与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地位。
“站在装备前,安全感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它们是战斗力象征,更是国家综合实力、人民幸福的保障。强大的国防是发展的基石,和平是需要实力捍卫的!” 团队成员马旭阳感慨。
图为实践队员们参观户外重型装备区
第三站:航天科技馆——仰望浩瀚星河,激发报国豪情
走进充满未来感的航天科技馆,团队成员目光投向深邃宇宙。馆内长征火箭模型、卫星等展品,生动展现中国航天从无到强的辉煌,诉说航天人攀高峰、圆飞天梦的历程,使团队成员深切感悟载人航天精神。
了解到航天技术服务国民经济与生活时,实践队队员们对科技报国内涵有了更广阔理解。团队成员赵子豪感慨:“从‘两弹一星’到‘天宫’,航天每一次飞跃都让人心潮澎湃,核心技术要握在自己手中,更坚定了学以报国、投身国家战略的决心。”
图为实践队员们学习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相关知识
实践铸魂:传承红色基因,赋能青春报国
参观结束后,团队在展馆内举行了“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题交流会。成员们结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踊跃发言。实践队一致认为,此次深入军工科技主题展馆的社会实践,是一次深刻的寻根之旅、砺志之旅和筑梦之旅:1、在百年军工馆寻“根”:寻到了“红色基因”的精神之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忠诚奉献、为国担当;2、在户外重装馆强“魂”:铸牢了国家安全意识和国防自信之魂,认识到强国必须强军;3、在航天科技馆筑“梦”:激发了科技报国的理想之梦,立志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伟业。
指导老师张晟总结道:“此次‘三下乡’活动选择军工科技主题展,意义非凡。它让同学们跳出书本,在历史和现实的交融中,深刻理解‘国之大者’,感受‘国之重器’,体悟‘国士精神’。希望你们将这次实践收获的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勤奋学习、锤炼本领、矢志报国的强大内驱力,让‘红色基因’真正在你们这代青年身上赓续传承,为未来‘赋能军工报国’、服务强国伟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和行动基础。”
“传承红色基因·赋能军工报国” 团队的成员们庄严承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定将不负时代,不负韶华。通过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实践队队员们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明确了责任担当。未来,将自觉传承军工先辈的红色基因,胸怀“国之大者”,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时刻准备着为巩固国防、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供稿: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赴陕西富平“传承红色基因·赋能军工报国”暑期社会实践团 张晟 车明贤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中国军工科技主题展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