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春支教燃薪火,乡村调研探新途

    发布时间:2025-09-08 阅读:
    来源:青岛农业大学三农学会“童心港湾,暖心助学”实践服务团

  青春支教燃薪火,乡村调研探新途
  2025年8月1日,青岛农业大学三农学会“童心港湾,暖心助学”实践调研服务团赴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邵庄镇,开展了为期15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调研活动。此次活动聚焦公益支教、产业调研和乡村振兴,将专业知识融入实践调研中,旨在助力乡村教育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支教赋能:以知启智,点亮乡村教育微光
  实践团秉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从思想引领、心理健康、科普实验、艺术素养、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开设了多元化课程。队员们满怀青春热情扎根乡村,投身乡村教育一线,在支教过程中传递爱与希望。同时,团队创新教学方法,开展辩论赛、趣味运动会等特色活动,让孩子们在支教中收获知识、实现全面发展。
  在思想引领课上,实践团成员讲述红色故事、革命精神,听到这些,孩子们满脸都是崇敬,爱国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扎根;同时成员们选取“邻里和谐互助”“诚信买卖”等法律案例作为活教材,引导孩子们塑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科普实验课上,实践队队员用塑料瓶、泥土等材料让孩子们参与制作简易物理净化装置,同时发挥化学专业特色,通过实验呈现的有趣化学反应,如神奇的变色液、大象牙膏。当污水在净化装置下变成净水、“神奇的变色液”从透明变成红色、牙膏咕嘟咕嘟吐出泡沫时,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惊奇,对学习的热情愈发高涨;美育课融合自然观察与动手实践,开展植物拓印和蓝晒工艺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作品后,都迫不及待地向同伴们展示,眼里闪烁着创造的光芒。辩论赛围绕“朋友犯错要直言不讳”(正方)与“朋友犯错要委婉劝说”(反方)展开,每方设置四名选手。赛场上,他们毫不怯场、清晰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在你来我往的交锋中,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越来越清晰,语言表达也愈发流畅,展现出满满的自信与活力。多样化的课程为乡村暑期教育增添了丰富色彩。
  
图1为益若涵老师讲解化学实验 李一鑫供图
  
图2为小迪老师讲解蓝晒手工流程 王梅霖供图
  图3为辩论赛获奖队伍和最佳辩手 张迪供图
  产业调研:以行践知,探寻乡村振兴路径
  青岛农业大学“童心港湾,暖心助学”实践调研团队用脚步丈量土地,用问卷反映民声,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研。此次调研主要面向合作社、个体农户、冷库采购商、冷库运输方等,围绕叶菜种植、生产、收割、运输、销售的区块链发展展开。走进旺源合作社,一排排整齐的冷库与现代化车间率先映入眼帘。“我们这里专门配备了真空预冷车间和冷库,能在短时间内通过抽真空给刚收割的蔬菜快速降温,最大程度锁住蔬菜的新鲜度,延长保存和运输时间。”合作社负责人指着设备,向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道。在其中一间冷库内,实践团看到两位工人正在拉菜进冷库,“我们每天把大棚里刚收割的蔬菜拉到冷库暂存,一天下来能拉400到500筐。一筐挣1块钱、算下来月平均收入能有1万元以上,比以前打工稳定多了。”一位工人擦了擦汗,笑着和团队成员分享自己的收入情况。参观完旺源合作社,实践团对邵庄镇叶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近年来邵庄镇以叶菜产业发展为目标,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抓住脱贫攻坚的有利时机与政策支持,形成了“育苗—种植—加工—冷运—销售”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条。目前,每天约有3000吨新鲜蔬菜从邵庄镇运往全国各地,农民土地亩收入从3000元增长至3万元。
  
图4为当地冷库张迪供图
  随后,实践团成员走进田间的蔬菜大棚,分组对当地农户调研。现代化的大棚里,一株株饱满的油菜在大棚里铺展成一片生机盎然的绿。“咱们叶菜一般一年8-9茬,都是喷管式自动浇水,油菜成熟后装修运到冷库打冷,第二天就运到外地了。”农户们热情地向团队人员介绍。在问卷调查后,团队成员也发现当地油菜产业存在菜价波动大农药使用较多等问题。后续,团队成员在与当地政府交谈的中,针对这些问题,根据所学专业知识提出一些见解。
  
图5为采访旺源合作社负责人李洁供图
  
图6为团队成员走访当地农户鹿佳慧供图
  
图7为图队成员走访当地农户高政政供图
  党建引领:以领促兴,擘画乡村发展蓝图
  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基层党员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实践团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前往邵庄镇政府和安庄村村委,了解到产业发展背后的故事。
  “我自己先投资,筹了200多万,先建棚,建好了就让老百姓种,收益了再给我钱。”安庄村村支书袁正杰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他的带领下,安庄村1900亩耕地全部种上了大棚,每亩纯收益达1.5万元。“群众富才是真正的富,这是咱的目标。”邵庄镇政府袁主任说。2015年,邵庄镇党委政府依托国家利好政策,出台一系列倾斜措施,大力支持老百姓种植叶菜。目前,邵庄镇叶菜种植面积高达6万亩,小油菜已然成为富民的大产业。在党员干部们“先干一步、敢闯敢试”的担当与“群众富才是真的富”的赤诚中,队员们深刻理解到:乡村振兴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无数扎根一线的身影共同编织的图景。
  
图8为团队成员访谈安村村书记张迪供图
  
图9为团队成员与邵庄镇政府合照高政政供图
  从教育帮扶到产业调研,实践团用专业所学和自身特长助力乡村发展。此次活动是实践团深入乡村教育一线,“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生动实践。在邵庄镇的15天里,实践团不仅见证了多元课程为乡村教育注入的活力,目睹了叶菜产业从“小作物”成长为“大产业”的蜕变,更深刻体会到基层大地上涌动的精神力量。这份在乡村沃土中收获的感动与力量,将成为三农学会成员们前行的底气。未来,团队将带着对教育的热忱、对土地的敬畏、对责任的坚守,继续把青春的脚步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让专业知识真正服务于田间地头,让理想之花在基层实践中结出丰硕果实。
  图10为团队成员与支教孩童合照王宁供图
  (通讯员:王宁 李洁 李一鑫 王梅霖 青岛农业大学三农学会)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