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年前宋锦苏绣的一丝一线,到一线工人坚守岗位的满腔热爱,再到精密制造领域的自主创新,在华夏大地的沃土上,“匠心”已经传承千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这既是千年匠心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对新时代的奋斗者们优秀精神品质的最好诠释。
为了进一步感受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它们与哈工大精神的内在联系,“匠新求索·劳模铸魂”实践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到访苏州,与全国劳动模范和哈工大优秀校友面对面交流访谈,将“劳模讲堂”开在校友和劳模工作的地方。从迈信林航空科技全国劳模华军的爱岗敬业,到汇博机器人王振华师兄的家国情怀;从乐聚机器人王松师兄的务实攻坚,到法奥机器人姚庭和巩相峰两位师兄的奋进创新,再到万智新能源刘铁铮师兄的精益求精,实践队员们倾听校友和劳模的奋斗故事,将校友和劳模的精神财富带回校园、带回支部,用哈工大青年的声音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进一步激励哈工大的青年学子们以优秀校友和劳动模范为榜样,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对话“苍穹守护者”,解码敬业品格:迈信林航空科技全国劳模华军
在江苏迈信林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匠新求索·劳模铸魂”实践队与企业技术部工程师、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华军面对面交流访谈。华军介绍说,自己起初加入数控技术行业其实是个“巧合”,在接触后逐渐对数控行业产生浓厚兴趣,开始沉下心来钻研专业技能,并且开始参与各类技能竞赛。在备赛练习期间,他长期泡在设备旁练习磨刀和各种操作,每天都是“早上7点训练至晚上11点”的高强度训练。但就算这样,他怀揣着对这份技术的热爱,“即使全身油污也不觉得累”。学校里的经历对他而言是一种磨练,不断培养着他“精益求精”“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
华军将对劳动精神的理解总结为三个关键词“热爱”、“责任”、“精益求精”,在他看来,“对工作本身的热爱,会让人享受过程”,即使工作辛苦,只要感兴趣,就不会觉得脏或累,反而会主动钻研、乐在其中。而责任是底线,“对工作负责,才能把事情做好”。从客户端需求到生产全流程,每个环节都需严谨把控,避免因细节失误影响产品质量,正是这份责任心推动着华军不断提升技术、锤炼技能。此外,他还坚定地认为,“细节决定成败”。在航空相关产品生产中更是如此,任何微小失误都可能导致重大损失。
华军在企业内成立了劳动模范工作室,通过“老带新”模式,将工艺技巧、细节把控方法对年轻员工倾囊相授,更把宝贵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向新一代一线工人传递下去。华军工作室的同事说,华军平时对待工作就非常严谨负责,对每个加工节点、参数设置都严格把关,“抓住一个毫米级的误差点反复研究”。
从“巧合”选择到满腔热爱,从一线工人到全国劳模,华军以“热爱”和“责任”坚守数控技术岗位,写就了“爱岗敬业”的劳模诗篇。匠心始于平凡,劳模源自奋斗,华军在技术工作中践行着“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的劳模精神与“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产业一线耕耘技术、严格把关,在航空精密设备制造领域书写奋斗篇章,为中国航空事业保驾护航。在这两位“苍穹守护者”身上,我们看到了“爱岗敬业”的杰出品格。



对话“育才企业家”,解码家国情怀:汇博机器人校友王振华
在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匠新求索·劳模铸魂”实践队与企业创始人之一、哈工大优秀校友王振华面对面交流访谈。作为哈工大的“第三代”机器人研发工作者,王振华师兄认为,在汇博机器人创业团队从哈尔滨来到苏州的十数年奋斗历程中,哈工大精神和“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精神一直是团队不竭的精神动力。汇博机器人秉持“产学研一体化”理念,将机器人产业教育融入企业发展的过程,为机器人教育与产业实训贡献力量,展现着企业对社会教育的责任与担当。此外,王振华师兄还鼓励同学们积极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抓住行业痛点”,“解决实际问题”,为同学们大学期间的学习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从“产学研一体化”理念的初心不改,到“抓住行业痛点、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干操守,王振华师兄与汇博机器人团队对社会教育的责任担当以及对科研成果转化的远见卓识,无一不展现着他们身上的家国情怀。王振华师兄将“铭记责任,竭诚奉献的爱国精神”这一哈工大精神内核深刻融入企业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发展机器人实训教育,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可用之才,贡献企业力量。在这位“育才企业家”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爱国奉献”的精神品质。



对话“攻坚先行者”,解码务实操守:乐聚机器人校友王松
在乐聚(苏州)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匠新求索·劳模铸魂”实践队与企业创始人之一、哈工大优秀校友王松面对面交流访谈。王松校友始终将“做实事”作为乐聚机器人十年创业历程的制胜法宝。乐聚机器人团队从哈工大机器人社团起家,那时国内人形机器人研究依赖国外运动模块核心技术的“卡脖子”之痛,激发了整个团队“研究到底”的执着追求。在自主创新研发的过程中,王松校友与乐聚机器人团队恪守“规格严格”,追求“功夫到家”,在人形机器人这个一度被认为“遥不可及”的冷门赛道上坚持了近十年之久。正是坚持着“务实创新”这一硬科技创业的精神内核,秉持着“做得出,交得了付”的实干基因,王松师兄才能带领乐聚机器人团队克服万难,最终成为人形机器人的行业标杆。
从国外核心技术“卡脖子”激发出的“研究到底”的执着追求,到恪守“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校训精神的务实坚守,王松师兄与乐聚机器人团队坚持“啃硬骨头”,深耕人形机器人这一冷门领域的自主创新研发,脚踏实地、勇攀高峰。王松师兄将“执着专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内核和“务实坚守、创新攻坚”的职业操守融入创业与研发之中,努力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为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在这位“攻坚先行者”身上,我们看到了“务实攻坚”的操守与坚持。



对话“破壁创新家”,解码奋进精神:法奥机器人校友姚庭、巩相峰
在法奥意威(苏州)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匠新求索·劳模铸魂”实践队与副总经理季灵面对面交流访谈,并聆听她讲述同为企业创始人的两位哈工大校友巩相峰和姚庭的故事。法奥机器人是一个年轻的企业,自创立至今共度过了6年时间,却已经成长为行业技术革新的引领者。起步于哈工大实验室创立的学生创业团队,法奥机器人在创业初期也面临着诸多难题,是两位师兄带领整个团队拼搏奋斗,才将企业逐渐发展成如今的模样。自创业初期起,法奥机器人就一直秉持着“自主研发、突破‘简单复制国外技术’模式”的信念,不断进行技术革新,降本提质增效,解决行业痛点,突破国外技术限制。正是这种“不畏困难,创新奋进”的精神,让法奥机器人通过自主创新成为了行业内技术革新的代表。
从哈工大实验室学生创业团队的艰难起步,到自主研发、突破国外技术限制的拼搏奋进,姚师兄和巩师兄始终坚持着“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进精神”这一哈工大精神内核,在短短6年内完成了自小规模、小平台向行业内技术革新代表企业的脱胎换骨。姚师兄和巩师兄以及法奥机器人创业团队将“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劳模精神和“执着专注、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与企业发展和国家需求深度结合,作为行业内技术革新的代表,为国家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在这两位“破壁企业家”身上,我们看到了“奋进创新”的精神品质。



对话“焊花逐梦人”,解码精进品质:万智新能源校友刘铁铮 在苏州万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匠新求索·劳模铸魂”实践队与企业联合创始人、哈工大优秀校友刘铁铮面对面交流访谈。万智新能源致力于解决金属材料高强连接、复杂结构成型和精密加工难题,扎根于特种焊接领域,开创性地应用搅拌摩擦焊这一新型焊接技术,完成了一系列技术创新与突破。刘师兄与团队在创业初期也经历过困难时期,由于对“实验室单次成功即可,但批量生产还需要保证99.9%的稳定性”这一理念的坚守,那时候团队熬通宵测试都是家常便饭。在创业过程中,“热爱”和“精进”是刘师兄始终恪守的工匠精神“关键词”。在他看来,热爱是前提,而精进是核心,只有“真心热爱这个事”,不追求“表面辛苦”,而是聚焦“把事情做完美”,才能真正做出用户满意的产品。在他看来,工匠精神不是耍嘴上功夫,而是要实践见真章,做技术要“对技术负责”,“哪怕0.1毫米的误差也要追根溯源”。
从选择应用搅拌摩擦焊这一新型焊接技术的开创性探索,到出于热爱不断精进技术、保证稳定性的精益求精,刘师兄早已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与“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求是精神”这一“哈工大精神”内核融入企业发展的点点滴滴。不论是“哪怕0.1毫米的误差也要追根溯源”的细节把控,还是“真心热爱这个事,愿意把它做精做好”的务实坚守,无不体现着刘铁铮师兄与万智新能源团队对技术精进的不懈追求。刘师兄以哈工大精神为骨,为新时代工匠精神铸魂,用手中的焊具将工匠精神和哈工大精神镌刻在中国大地上。在这位“焊花逐梦人”身上,我们看到了“精益求精”的匠心品质。




从“苍穹守护者”的爱岗敬业,到“育才企业家”的家国情怀;从“攻坚先行者”的务实操守,到“破壁创新家”的奋进创新,再到“焊花逐梦人”的精益求精……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并不仅仅是空喊的口号,而是一个在中华大地上传承千年的匠心信条,是由千千万万劳动者们的杰出品质凝聚而成的崇高精神,也是新时代无数奋斗者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精神力量。坚持“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既是新时代工匠和劳模的使命担当,也是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方向。
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探寻更多劳动模范的故事,用哈工大青年的声音讲述他们的故事,激励更多的青年学子以劳动模范和优秀校友为榜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作为哈工大青年学子,更将秉持“爱国、求是、团结、奋进”的哈工大精神和“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精神,传承劳动模范与优秀校友的模范榜样力量,自觉地践行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在祖国大地上书写新时代的青春奋斗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