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一纸载新 百业融光

    发布时间:2025-09-01 阅读:
    来源:王士珂
七月流火,暑气蒸腾。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纸日可待”实践团循着机器轰鸣与纸张清香,奔赴太阳纸业企业。对这群青年而言,此行不是简单的企业参观,而是一场将化工专业理论与产业发展实践深度交融的远征——把课堂上的反应机理、分离技术,与造纸行业的绿色转型、智能升级同频共振;将青年学子的科研热忱,与国家“双碳”战略的时代使命紧紧相连。脚下是自动化生产线的平稳运行,眼前是卷纸如浪的产业图景,他们坚信,当学术探索的严谨与实业兴邦的担当相遇,每一次紧盯仪表盘的专注,都是写给制造业的奋进注脚;每一次与工程师的深入对话,都是对“科技赋能产业”的生动诠释。
 实践期间,太阳纸业的技术骨干与队员们并肩站在中控室的巨幅屏幕前。他们由衷感慨:这群年轻人把“如何提升纸浆纯度”的专业疑问,转化为“怎样优化生产能效”的务实思考;将实验室里的配方调试、数据建模,落地为生产线旁可借鉴、可应用的改进建议;用青涩却真诚的探索姿态,回应着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时代命题。临别时,前辈们的嘱托饱含期许——愿你们始终保持对实业的敬畏,在更广阔的领域探索创新;把每一次实践中的思考,转化为推动行业进步的微小力量;让青年一代的闯劲与韧劲,成为助力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
 车间里的机械运转声,成了队员们最特别的“课堂背景音”。在这里,他们读懂的不只是“一张纸的诞生”,更看到了“一条产业链的升级”。从木屑到纸浆,从纸卷到高端纸品,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技术攻坚的汗水;从世界首创的溶解浆连续蒸煮技术,到全流程的环保处理系统,每一项突破都彰显着“绿色造纸”的坚守。于是,课本里抽象的“清洁生产”概念,变成了污水处理池里澄澈的出水;复杂的“高分子材料改性”原理,化作了高性能特种纸的柔韧质地。此刻队员们忽然懂得,当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专业知识便是青春最坚实的铠甲;当实业报国的号召响起,青年的理想必须与行业发展同向而行。
 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交融,让“纸日可待”的初心愈发清晰。他们畅想,未来的造纸行业里,更多来自实验室的技术成果将落地生根——更高效的制浆工艺降低能耗,更环保的添加剂减少污染,更智能的控制系统提升品质。那时,人们触摸到的每一张纸,不仅承载着文字与图案,更凝结着青年科研者的智慧;行业发展的每一步跨越,不仅见证着产业的壮大,更回响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化工人,他们深知:化工学科的价值,不止于实验室里的成果突破,更在于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为绿色发展开辟新路径;青年学子的担当,不止于学业上的精益求精,更在于用专业所长,为实业兴邦、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未来,“纸日可待”的脚步将继续向更多产业一线延伸。他们愿做连接校园与企业的“桥梁”,把前沿理论带给生产实践,把产业需求带回科研课堂;愿做推动行业升级的“微光”,以每一次实践积累、每一项微小改进,汇聚成产业转型的磅礴力量。多年以后,当人们回望中国造纸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或许会记得——某个夏天的太阳纸业车间里,曾有一群青年,用专业的眼光观察产业,用务实的行动践行理想,把青春的印记刻在中国制造的浪潮里,把奋斗的故事写进实业报国的篇章中。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