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春踏响老街韵!广西师大“古驿新澜”团队用脚步解锁钦州老街文化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24 阅读:
    来源:李舒婷/古驿新澜/广西师范大学
当钦州老街的晨光漫过斑驳骑楼,当紫红陶土在青年学子指尖渐显雏形,一场跨越时光的对话正在悄然发生。2025年7月,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古驿新澜”实践团队怀揣热忱奔赴钦州老街,既以调研者的严谨挖掘文化根脉,也以体验者的真诚感受市井温情,在建筑肌理、民俗故事与非遗传承中,书写青春与历史的双向奔赴。
走进老街,队员们最先被骑楼群的独特魅力吸引。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石板路上投下细碎光影,斑驳墙面上的砖缝里,仿佛藏着说不尽的岁月故事。大家驻足廊下,仰观中西合璧的浮雕与拱券,中式纹样缠绕着西式线条,指尖轻抚柱础上的精致纹样,耳畔仿佛响起百年前商贾往来的喧嚣。探访苏廷有旧居时,青砖黛瓦间的雕梁画栋虽添了几分沧桑,却依旧能让人读懂昔日名流的家国情怀;推开广州会馆的厚重木门,门楣上的斑驳痕迹,默默诉说着当年舟楫云集、货物满仓的繁华盛景。队员们或用纸笔细致勾勒窗棂雕花,或用镜头定格山墙造型,试图将凝固在砖石木构里的文化密码,一一拆解、珍藏。
若说建筑是老街的“筋骨”,那市井生活便是老街的“灵魂”。接下来的日子里,团队成员钻进街巷深处,叩开一户户居民的家门。在袅袅茶香中,耄耋老人动情回忆。队员们围坐一旁,认真记录下这些带着温度的口述历史,将散落的生活片段串联起来,拼凑出比教科书更鲜活、更立体的老街日常——转角处唱戏老者的婉转腔调,街边牌桌上此起彼伏的笑声,都是老街最动人的烟火气息。
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坭兴陶的制作体验,更是让队员们与老街文化来了次“深度拥抱”。陶坊里的光线暖得刚好,钦江紫红陶土在木转盘上泛着温润的光,几位游客围坐在工作台前,正跟着匠人师傅学习制作坭兴陶。有人刚接过陶土,双手轻轻覆在上面,先试着捏了捏,感受泥土在掌心的细腻与韧劲,嘴角不自觉弯起——这是与手工艺术初遇时的好奇与欣喜。通过观看对外地游客制作坭兴陶的过程,我们发现原来一件看似简单的坭兴陶,要经过这么多道难关!此次钦州老街之行,对“古驿新澜”团队而言,既是一次“跳出书本”的实践课,也是一场唤醒文化使命感的旅程。队员们用脚步丈量平南古渡的石板路,在状元墙广场品读斑驳字迹里的文脉传承,在刘永福故居感受英雄的壮怀悲歌,真切触摸到老街在时代变迁中的坚守与活力。他们渐渐明白,文化传承从不是被动等待时光沉淀,而是需要年轻一代主动伸手,接过前辈递来的薪火。
如今,实践虽已落幕,但守护老街文化的脚步从未停歇。未来,“古驿新澜”团队的成员们,将带着调研中收获的故事与感悟,用年轻人擅长的短视频、文字宣传等方式,为钦州老街讲好新时代的故事。就像老街从晨光中的早点摊,到暮色里亮灯的骑楼,始终充满生机一样,相信在青春力量的助力下,这片藏着无数故事的土地,定能让历史记忆与时代活力相拥,让老街文化在新时代的脉搏中,持续焕发新生。若你也想感受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不妨来钦州老街走一走,在骑楼间听故事,在陶坊里品匠心,让脚步慢下来,读懂钦州的过去与现在!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