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1月考察鞍钢集团所属的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时的讲话指出:“制造业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像鞍钢这样的国有大企业要为中国式现代化多作贡献。”

2025年7月23日至24日,东北大学“马院赴辽宁鞍山社会实践团”走进鞍钢集团,实地走访冷轧厂彩涂线、百米钢轨生产线及四号高炉。作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钢始终肩负着“国之大者”的使命,而这次实践让我们切身感受到新时代国企改革发展的脉搏。
智慧工厂:数字赋能新图景走进冷轧厂彩涂分厂,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高大的机器轰鸣运转,运输车自主配送染料,整个车间几乎看不到操作工人。仅有一个集控中心和零星的维保人员,却支撑起整条生产线的高效运行。

过去总以为钢铁厂是人声鼎沸、热浪扑面的场景,但这里却只能听见设备细微的运转声。工作人员解释,从上料到成品检测,全流程由机器人和智能系统完成。高温、高强度的环节完全交给机械,既保障了安全,也提升了效率。这种“黑灯工厂”的模式,实践团成员对“智能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大国重轨:铁龙奔腾中国路在轨梁分厂的观景平台上,通红的钢轨如火龙般在轧机间奔涌。水刀切割时飞溅的火花照亮了整个车间,热浪扑面而来。这里的钢轨能实现任意定尺生产,是高铁建设的关键材料。技术人员介绍,鞍钢钢轨不仅覆盖国内多条高铁线路,还远销海外。站在传送带上方观察钢轨被精准加工,深刻感受到了制钢背后技术的精密与复杂。一条条钢轨不仅是工业产品的结晶,更是中国速度的象征。
绿色高炉:旧貌又焕发新颜四号高炉巍然矗立,炉顶管道密布。仰望这座庞然大物,铁水出口处的工人身影显得渺小却坚定。高炉周围连接的管道并非单纯输送原料,而是环保系统的“动脉”——煤气经过净化回收发电,炉渣转化为建材,废水循环利用。

站在炉底,有风从四周吹来,却未带起一丝粉尘。这种环保措施让人印象深刻。曾经的高炉或许烟尘滚滚,如今却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了清洁生产。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型,在这里得到了生动诠释。
青春印记:钢铁熔铸强国魂
两天的实践,我们从钢铁的温度中触摸到时代的脉动。鞍钢的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总书记“制造业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的嘱托。过去总觉得钢铁是冰冷的,但这次实践让我们看到,钢铁背后是无数人的智慧与坚守,是科技与工业的深度融合。作为青年学子,更应该理解“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根基所在”的深意。鞍钢的故事,不仅是国企改革的缩影,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注脚。未来,鞍钢将继续以创新为引擎,而实践团成员们也将把这段实践的感悟融入学习与工作,为制造业强国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