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课堂播星火,青春力量燃红魂
红色文化,是镌刻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图腾,引领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让红色基因在新一代心中赓续传承,7 月 14 日至 25 日,“晨曦之光” 实践队深耕社区教育阵地,走进镇海门、沅江路社区,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场 “红色文化 + 趣味实践”的暑期盛宴。实践队员以故事为笔、手工为媒,播撒红色种子。为社区暑期教育注入青春动能。
红色故事润童心,英雄精神永传承
图为实践队员讲述小萝卜头的故事 唐雨虹摄
“零下四十度东北山林,积雪没膝、寒风刺骨,杨靖宇将军的胃里只有树皮草根,可他手中的枪从未放下,心中的信仰从未动摇。”7月16日上午,镇海门社区活动室,实践队员手持泛黄的老照片,向20余名孩子讲述抗日民族英雄事迹。队员指向照片中将军冻裂的双手,轻声诉说:“这双手,握钢枪护山河,挖野菜续生命,支撑他熬过绝境的,是对祖国最炽热的爱。”
为深化红色教育,队员精选杨靖宇铁血抗敌、魏世杰隐姓埋名科研、小萝卜头狱中求学、彭德怀南征北战这4个不同时期英雄故事,串联“精神成长史”,讲解“七七事变”时铺开历史地图,孩子们得知平均不到20岁的抗战士兵用血肉之躯筑起长城时,现场瞬间安静。课后,9岁的王同学在笔记本上画下五星红旗,写下:“我要像英雄战士一样,好好学习,保护祖国!”
剪纸寄情忆峥嵘,指尖巧绘爱国心
![]() |
图为实践队员讲述手工内容 唐雨虹摄
“剪五角星关键是对称,彩纸对折,沿线慢剪,就像我们的先辈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凝聚起战胜敌人的强大力量。”7月20日下午,沅江路手工课堂上,队员徐畅一边示范,一边向孩子们传递剪纸背后的红色寓意
课桌上,彩纸、剪刀整齐排列,孩子们围坐成圈,眼里满是期待。8岁的李同学是第一次使用剪刀,指尖微微发抖,徐畅见状,立刻俯下身,手把手带着她调整姿势、控制力度。半小时后,当“白鸽衔着橄榄枝”的剪纸作品在手中成型时,李同学兴奋地举起作品欢呼,还特意贴上“1945-2025”的纪念贴纸,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据统计,两天的手工活动,孩子们完成了56幅剪纸作品:有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有“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艺术字样,实践队员将这些作品张贴在社区文化墙上,成为一道独特的“红色风景线”,吸引不少居民驻足观赏。
图为实践队员指导社区同学剪纸 许永康摄
双向奔赴共成长,红色传承显担当
课程结束时,孩子们围着队员追问:“杨靖宇将军故事还有后续吗?”“明天还能做手工吗?”孩子们的热情,让队员们深受触动。队长坦言,为了讲好“两弹一星”传承人魏世杰的故事,队员们查阅多份文献资料,请教思政老师,反复打磨讲解细节:“只为把故事讲深、讲透,让红色精神走进他们心里。”
图为晨曦之光实践队队员合影 许永康摄
7月25日下午,暑期活动圆满收官。孩子们将亲手制作的剪纸作品和写满稚嫩字迹的感谢信送到队员手中,字里行间满是不舍与感恩。这次实践
我们既是红色文化的传播者,更是红色精神的学习者。当看到孩子们用‘要保护祖国’‘要当英雄’这样的话语表达爱国情怀时,我们才真正读懂了‘传承’二字的重量。
从社区红色故事宣讲,到孩子们指尖的五星剪纸,“晨曦之光”实践队生动诠释了学校“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该校始终坚持引导学生将学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让红色文化通过基层实践浸润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