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儿童在暑期获得安全、有质量的照护与成长支持,彰显社会对儿童权益的重视和共同守护的责任,同时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寓教于乐的成长环境,2025年7月21日到8月7日,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农学院“生命微光,童心领航计划”实践团们于暑期在淮安市清浦街道民服站港口社区举办了爱心暑托班活动。此次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扎染、石头画、香囊制作、急救知识讲解以及日常作业辅导等多个项目,不仅保障儿童安全,降低社会风险,而且丰富了儿童的成长体验,弥补资源差距。
图一 体验扎染
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们向孩子们细致讲述了扎染这门中国民间传统染色工艺的源流与独特之处——从其历史脉络的演进,到别具一格的制作技法,孩子们听得专注入神。随后,实践团成员耐心示范、手把手指导:如何用棉线将布料捆扎出巧妙造型,如何调配出层次丰富的染料,又如何完成染色、拆线等步骤。孩子们尽情挥洒自己的想象力,将布料扎成各种趣致形态,当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扎染作品呈现出独一无二的图案时,孩子们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这场扎染体验,不仅让孩子们真切触摸到传统手工艺的深厚底蕴与灵动美感,更在实践中涵养了创造力与动手能力,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悄然播撒心间。
图二 石头画制作
石头画环节亦乐趣盎然。实践团成员们带领孩子们收集形状各异的石头,然后指导他们用颜料在石面上创作。孩子们将这些天然石块视作独特的画布,以斑斓色彩勾勒心中的美好图景:有的孩子画了可爱的小动物,有的画了美丽的花朵,还有的画了梦幻的城堡......每一件石头画作品都盈满童真意趣,恰似一扇扇窗口,映照着孩子们丰盈澄澈的内心世界。这场创作体验,不仅让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在实践中得以积淀,更让他们的审美感知在斑斓色彩与奇思妙想中持续提升。
图三 香囊制作
香囊制作兼具深厚的文化意涵与生活实用价值。实践团成员们向孩子们讲述了香囊在传统文化中的寓意,如驱虫辟邪、祈福安康等。接着,实践团成员们分发制作香囊的材料,包括香料、布料、丝线等。孩子们认真地将香料装入香囊,并进行组装。不一会儿,一个个小巧玲珑、香气四溢的香囊就诞生了。香囊制作是一场“文化浸润+情感培育+能力塑造”的综合体验,让孩子们在触摸传统的同时,学会表达、收获成长,让小小的香囊承载起远超器物本身的意义。
图四 日常急救知识的讲解
急救知识讲解是本次爱心暑托班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团成员们提前深耕急救知识,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生动实用的急救知识讲座。志愿者通过图文演示和现实操作,向孩子们讲解了心肺复苏、伤口包扎、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常见急救技能。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动,认真学习每一个步骤,并在志愿者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这场讲解让孩子们扎实掌握了基础急救知识与技能,有效提升了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而这份“守护自己与他人”的本领,必将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留下深远影响。
图五 作业辅导
除了丰富的特色活动,日常作业辅导也是爱心暑托班的重要任务。实践团成员根据孩子们的年级和学科需求,进行一对一的作业辅导。他们耐心解答孩子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孩子们梳理知识点,指导他们完成暑期作业。在实践团成员的帮助下,孩子们不仅解决了学习上的困难,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图六 暑托班成员合照
此次爱心暑托班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充实、快乐的暑假,也让实践团成员们收获颇丰。暑托班对实践团成员而言,是一场兼具成长淬炼与价值共鸣的实践,其影响与意义体现在个人、社会认知与情感联结等多个维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的桥梁、是温暖连接的“纽带”、是能力提升的“实践场”、是理解社会的“窗口”。未来,实践团将不忘初心,为更多孩子的成长贡献力量,让爱心的火种持续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