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春力量暖乡野,温情走访助空——南师金女“灿烂余晖”实践团访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马场村

    发布时间:2025-08-19 阅读:
    来源:通讯员:张子然,刘嘉怡
为深入了解乡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传递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爱,近日,南京师范大学“灿烂余晖“成员前往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马场村,开展了以 “关爱乡村空巢老人,倾听乡野岁月心声” 为主题的走访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团队成员与当地空巢老人李奶奶进行了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了乡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点滴与情感世界。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前往城市打拼,乡村空巢老人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他们独自留守在熟悉的乡村,面临着生活照料、情感慰藉等多方面的问题。此次 走访活动,正是希望通过近距离接触乡村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为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让团队成员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李圩村坐落在苏北平原上,村子里大多是像李奶奶家一样的老旧砖瓦房,路边的老槐树在风中摇曳,散发着淡淡的槐花香,整个村庄透露着宁静而古朴的气息。当实践团队成员踏进李圩村时,泥土的腥气混着槐花香扑面而来,瞬间让人感受到了乡村特有的淳朴与自然。​

团队成员来到李奶奶家时,她正坐在院子里的竹椅上剥毛豆,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洒在她身上,勾勒出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李奶奶今年 78 岁,老伴早已去世,女儿在苏州定居,外孙女也随女儿在那里生活,她独自一人在村里生活。看到团队成员的到来,李奶奶显得十分热情,连忙起身招呼大家进屋坐。​

在与李奶奶的交流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她每天的生活十分规律。凌晨四点半,李奶奶会被鸡叫唤醒,先是给猪圈里的两头老母猪添食,然后到屋后的菜园摘些青菜,六点半准时坐在堂屋的小板凳上,等着村广播播放天气预报。“听着广播里的声音,就像有人陪着我说话一样。” 李奶奶指着广播旁的旧座钟说道,钟摆滴答作响,在空旷的屋子里显得格外清晰。​

李奶奶与女儿一家的联系主要依靠一部贴满胶带的智能机,这是女儿前年换下来寄给她的。“妮儿教了我三天,我才学会按这个绿圈圈(视频通话键)。” 李奶奶用微微颤抖的手指着手机屏幕,屏幕上还留存着苏州孙女的照片,笑得十分灿烂。团队成员还得知,有一次李奶奶感冒咳嗽得厉害,但在与女儿视频时,她却故意站在院子里,说自己正在晒太阳,挂了电话后,才捂着胸口咳了半宿。“不想让妮儿担心,她在城里打拼也不容易。” 李奶奶朴实的话语中满是对女儿的疼爱。​

收快递是李奶奶生活中的一件难事。女儿从苏州寄来的降压药,每次都要麻烦村支书去镇里代收。“上个月有个快递被雨水泡了,药盒都烂了。” 李奶奶从抽屉里翻出用塑料袋仔细包着的药板,上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从村子到镇上的路坑坑洼洼,骑三轮车要颠簸一个小时,李奶奶说她上次去镇上还是清明节给老伴上坟的时候。​

屋后的两亩多地种着小麦和玉米,是李奶奶生活的重要依托。女儿曾提议请人代种,但被她拒绝了。“地是咱庄稼人的根,荒了心就空了。” 七月的日头正烈,李奶奶跪在田埂上薅草的身影,在团队成员眼中像一株倔强的向日葵。她轻描淡写地说起去年收麦时中暑晕倒在田埂上的经历,仿佛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多亏了路过的放羊老汉把我背回来。” 墙角堆着二十多个装满花生壳的编织袋,李奶奶说冬天把花生壳碾碎了拌饲料,能省点钱。这份勤俭与不愿给女儿添负担的倔强,让团队成员深受触动。​

在李奶奶看来,生活中的一些日常声响是对抗孤独的重要力量。旧座钟的滴答声、村广播的天气预报、猪圈里老母猪的哼唧,这些声音构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对女儿一家的思念,则被她悄悄藏进了生活的细节里。腌菜坛子里的酱香、要寄给外孙女的毛豆,都承载着她浓浓的亲情。​

走访活动接近尾声时,李奶奶紧紧握着团队成员的手,眼眶有些湿润:“谢谢你们这些孩子,大老远来关心我。” 团队成员还留下了联系方式,告诉李奶奶有任何困难都可以联系他们。​

离开李圩村时,夕阳西下,把李奶奶的影子拉得很长。此次走访实践活动,实践团队的成员们真切感受到了乡村空巢老人的坚韧与乐观,也深刻认识到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的诸多困境。​

团队负责人表示,通过这次走访,大家更加明确了关注乡村空巢老人的重要性。未来,团队将持续开展此类实践活动,不仅为乡村空巢老人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更注重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的宣传,呼吁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乡村空巢老人群体,共同为他们营造一个温暖、幸福的生活环境,让这些在乡野间坚守的老人感受到更多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通讯员:张子然,刘嘉怡,刘洛文,成思)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