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导诊台的社会实践感想

    发布时间:2025-08-19 阅读:
    来源:安徽中医药大学汝悦悦、陈粲
       第一次穿上志愿者马甲站在导诊台时,医院大厅的喧嚣曾让我手足无措——此起彼伏的咨询声里,既有老人问“内科门诊在哪”,也有家长急着找“儿科抽血处”。但当我握着科室分布示意图,帮一位视力不佳的奶奶指完路,听她反复说“谢谢你啊小姑娘”时,突然懂了“志愿服务”不只是填在实践表上的名词。
       导诊台的工作琐碎却藏着温度。每天早晨要提前熟悉临时调整的诊室信息,把常用路线编成“短句指南”:“从扶梯上三楼,左转看到蓝色指示牌就是心电图室”。有次帮抱着孩子的妈妈操作自助挂号机,她指尖发抖时,我想起见习时带教老师说的“医事里的耐心比技术更暖人”,便逐步念出操作提示,直到屏幕跳出挂号单。
       最触动我的是位复诊的大爷。他攥着皱巴巴的病历本,说记不清上次开的药名,我陪着他到药房查记录,又帮他在病历本上用大字标注“用药时间”。大爷离开时回头笑:“你们这些学生,比我家娃还细心。”这让我忽然串联起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导诊虽不是诊疗,却在帮患者少走弯路,这份“提前一步的关怀”,和医者的初心本是相通的。
       两周实践里,我记满了两页笔记:门诊高峰时段的分流技巧、对听力障碍患者的手势沟通方式,还有那些藏在咨询背后的需求——有人需要的不只是路线,更是几句安抚的话。这些比课堂知识更鲜活的体验让我明白:无论是未来当医生,还是做任何事,把“我应该做”变成“我想帮你”,才是真正的成长。
       离院时,导诊台的护士姐姐把我的“短句指南”贴在了台面上。原来善意从不需要惊天动地,就像诊室走廊的白灯,亮一盏,就暖一段路。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民间志愿凝合力,防溺守护少年行
  • 暑期来临,为切实宣传防溺水知识和减少溺水事件的发生,我县热心志愿者自发组织,开展民间宣传和实践活动,全面提升青少年及社会
  • 2025-08-19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