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星火湘传”实践团:解码湘鄂文化传承脉络

    发布时间:2025-08-19 阅读:
    来源:“星火湘传”实践团
在传统文化复兴成为时代强音的当下,如何让历史文脉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6月17日,“星火湘传”实践团带着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踏上了前往湖南博物院马王堆展厅与武汉黄鹤楼的探索之旅,以文物与建筑为双载体,开启一场沉浸式社会实践,探寻文化传承的全新路径。
湖南博物院的马王堆展厅,宛如一座穿越时空的桥梁,将两千多年前的西汉社会生动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当实践团成员走进展厅,一件件精美的文物瞬间吸引了他们的目光。素纱襌衣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仅重49克,其精湛的纺织工艺令人叹为观止,代表着汉代纺织技术的巅峰水平;T形帛画以奇幻瑰丽的构图,描绘了天上、人间、地下的奇妙景象,生动诠释了古人对宇宙和生死的独特认知;造型精美的漆器、记录着先哲智慧的简牍,以及众多丝织衣物等文物,共同串联起西汉时期的丧葬习俗、日常生活与文化风貌。
 
(图为6月17日“星火湘传”实践团参观湖南博物院T形帛画。陈静供图)
面对如此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实践团以“科技 + 学术”为双翼,积极探索文物活化利用的新方式。他们借助数字导览设备,深入了解每一件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并通过拍摄高清细节照片、绘制专业思维导图等方式,构建起系统的文化数字档案。这些努力打破了展柜的物理界限,让千年汉韵以更加生动、多元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让文物真正“活”了起来。
离开湖南,实践团来到武汉黄鹤楼。这座屹立在长江之畔的千古名楼,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诗词文化的宝库。从崔颢笔下“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羁旅愁思,到李白所写“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送别深情,无数经典诗篇赋予了黄鹤楼深厚的文化底蕴。实践团聚焦于“诗词与建筑的文化互文”,深入研读黄鹤楼的建筑沿革,对比不同时期的建筑模型,挖掘其屡毁屡建背后所蕴含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传承。在他们看来,黄鹤楼的一次次重建,正是中华民族对历史文化执着坚守的生动写照,也是民族精神代代延续的有力见证。成员们通过对诗词与建筑的深入研究,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样本。
 
(图为6月17日“星火湘传”实践团参观武汉黄鹤楼。陈静供图)
此次实践,“星火湘传”实践团以“文物研究 + 诗词解码 + 数字传播”的多维联动模式,既深挖了马王堆汉墓的历史厚度,又拓展了黄鹤楼的文化广度。青年学子们用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激活了文化传承的新动能,将沉睡的历史资源转化为备受社会关注的文化热点,为传统文化“破圈”提供了可复制的宝贵经验。他们的行动,不仅让湘鄂两地的文化瑰宝重新焕发光彩,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青春力量,照亮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前行之路。
编辑:陈静 杨绣君 杨子琪 杨露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识诈明心”,斗智斗勇
  • 八月的阳光铺满扬州市大桥镇文化体育中心,空气中跳动着假期的轻快音符,却也无声地提醒着无处不在、需要警惕的风险暗流。为了让
  • 2025-08-19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