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智力优势与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8月10日至14日,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海偕行 陌上花开”乡村振兴实践团9名师生分别从保定、邯郸、邢台等地赴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银窝沟乡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实践团以校地支部共建为重要抓手,通过调研走访、义务支教、全民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形式,将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帮扶实效,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实践团抵达银窝沟乡合影留念 石华宇摄
8月11日,校地支部共建仪式在银里村委会党群服务中心隆重举行。此次共建活动由燕山大学“寓见风华”学生社区功能性党支部、机械工程学院本科生第六党支部与银里村党支部携手开展。燕山大学人力资源处副处长、驻银里村第一书记马巨海,银里村党支部班子成员、部分党员群众及实践团全体成员出席活动,仪式由孙立达主持。孙立达在仪式上发言时表示,本次支部共建既是对学生党员干部的一次重要淬炼,也为村党支部注入了新鲜活力,希望以此次共建为契机,推动“燕山大学学生-银里村适龄学生成长伙伴计划”的签订与实施,从多维度为村内适龄学生提供有效支持,为银里村的帮扶事业添砖加瓦。随后,孙立达代表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两个党支部与银里村党支部正式签署共建协议并合影留念。


支部共建合影留念 石华宇摄
共建仪式结束后,实践团成员赴来太沟村参观冷棚西红柿种植基地并对接线上推介宣传农产品相关事宜。燕山大学驻来太沟村第一书记、原产业集团党委书记常顺利,村支部书记孙利民向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了西红柿的营养价值、种植经验及市场行情。实践团成员积极投身西红柿采摘挑选工作,在亲身体验农业种植辛劳与乐趣的同时,对乡村产业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实践团与村干部合影留念 石华宇摄
8月12日至13日,实践团在马连道村开启了以“花开山海径,爱驻童心间”为主题的乡村义务支教活动。在活动中,开场的破冰互动与自我介绍环节快速拉近了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的距离。随后,焦夏丹同学生动分享了在燕山大学的学习生活点滴,精彩的讲述为孩子们打开了新视野,有效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热情。紧接着,赵鑫磊和高新宇两位来自银窝沟乡的同学登台进行励志宣讲。作为“银窝沟走出的燕大人”,他们结合自身寒窗苦读考上燕山大学的真实经历,向孩子们传授实用学习方法、分享初高中成长经验,用朴实话语激励孩子们勇敢追梦,靠知识走出大山看世界。之后,闫以诺同学带来“山海梦想——理想我与现实我”主题课程,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帮助学生客观进行自我审视,鼓励孩子们立足现有基础规划成长路径、树立人生理想。讲解环节结束后,“燕山大学——银窝沟乡学生成长伙伴计划契约仪式”随即启动。志愿者们清晰阐释“成长导师”的角色定位与职责范围,特别强调长期陪伴对青少年成长的深远影响。在燕山大学驻马连道村第一书记、里仁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常鑫及学生家长的共同见证下,燕大学生与村里学生郑重签署《成长伙伴协议》,并同步建立微信联络群,为后续常态化交流辅导搭建起即时高效的沟通桥梁。

支教团成员与学生互动 石华宇摄
8月14日,实践团在银窝沟乡银里村举办了主题为“陌上同行 活力银里”的全民趣味运动会。运动会设置了“古法投壶”“激情旋转”“趣味套圈”“精准投球”“绳力比拼”等多个深受村民喜爱的活动项目。活动伊始,马巨海发表开场致辞。他系统回顾了自2016年学校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来的核心思路与丰硕成果,深情寄语全体村民要凝聚共识、携手前行,共同擘画银里村发展新蓝图。致致辞结束后,随着马巨海宣布比赛正式启动,运动会现场瞬间热闹起来。赛场之上,村民们热情高涨、踊跃参与到各个趣味项目中。活动过程中,欢笑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大家在运动中尽情挥洒汗水,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快乐。参与者们凭借自身实力与拼搏精神,纷纷赢得积分兑换券及各类实用奖品,整个运动会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圆满进行。

精准投球项目 石华宇摄

村民赢得积分兑换券 石华宇摄
本次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为乡村儿童送去知识滋养与成长欢乐,助力他们拓宽认知视野、点燃求学梦想,更以文化浸润的方式为村民带来真切实惠,持续为乡风文明建设注入动力。未来,实践团将继续以校地支部共建为纽带,紧扣乡村发展实际需求,精心策划更多接地气、有温度、见实效的惠民活动,让教育帮扶的种子在乡村沃土中扎根生长、开花结果,也让大学生在服务基层的生动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实现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