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走访孟津农业农村局:探寻现代农业里的民生温度与绿色担当

    发布时间:2025-08-18 阅读:
    来源:图/李文文 文/潘姝彤
  七月的孟津,田间果蔬盈枝,瓜果飘香。山东大学“绿野寻踪”暑期调研团走进孟津区农业农村局农产品安全认证中心与种业发展中心,问寻现代农业安全之基。在与陈主任的深入交流中,我们触摸到了这座“洛阳菜篮子”背后,政策温度、科技力量与民生关怀交织的生动图景。
                   
 “田间的蔬果,从‘出生地’到‘成长记’全清楚。”在认证中心的展示屏前,陈主任指尖轻点屏幕,孟津草莓的种植基地、施肥记录、检测报告便一一呈现。这是孟津打造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作为首批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这里3.3万亩“三品一标”基地、32个全国绿色农产品,都能通过合格证与追溯平台“亮身份”。“去年抽检合格率98%以上,投诉量降了不少。”陈主任的话里满是底气——对消费者而言,这不仅是一串数据,更是逛菜场、选水果时的安心;对农户来说,这是“孟津田园”区域公共品牌的含金量,是自家果子卖出好价钱的底气。
                   
  走进种业发展中心的育苗实验室,组培架上的脱毒草莓苗绿意盎然。“这些苗抗病性强,亩产比普通苗高两成。”陈主任拿起一株幼苗介绍,中心联合科研机构培育的西瓜、甜瓜新品种,已实现全区瓜果蔬菜脱毒育苗全覆盖,拿下7项国家专利。在西部乡镇的杂粮基地,8000亩谷子、2.3万亩红薯用着低碳种植技术,化肥少了,口感却更好;电商直播间里,主播捧着孟津梨、黄河鲤鱼,将“土味”特产送进全国千家万户,全年线上销售额达3.5亿元......这些变化中,藏着农户增收的笑脸,也藏着孟津推动“绿色低碳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坚持。
 “最难的是让小农户接受新事物。”谈及挑战,陈主任坦言,起初有农户觉得追溯系统麻烦、低碳技术成本高,他们便组织技术员蹲点田间,手把手教操作、算收益,还出台政策给认证企业奖补。如今,越来越多农户跟着合作社种“标准菜”,游客沿着4条休闲农业线路来采摘,去年乡村旅游接待335万人次,6.7亿元综合收益让“农田变景区”成了现实。
  走出办公楼时,夕阳为连片的果蔬田镀上金边。这场调研让调研团成员们明白,现代农业的发展,从来不是冰冷的政策与数据,而是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农户过得舒心、乡村焕发生机的民生答卷。作为山大学子,我们更该带着这份对“三农”的热忱,把调研所得转化为实践力量,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