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意识,掌握实用的食品卫生知识和应急处理技能,实践团在盐城市龙冈初级中学和龙冈镇凤凰幼儿园两个实践场地创新开展食品安全科普教育,通过趣味讲堂、创意绘画、情景互动等丰富形式,让食品安全知识真正“活起来”。

图为志愿者提问食品安全的含义 张艺嘉摄
团队前期调研发现,当前城镇儿童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领域存在三个突出问题:首先,校园周边食品摊贩销售的部分高油高盐食品,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隐患;其次,部分留守儿童家庭由于饮食习惯等原因,日常膳食结构有待优化;此外,青少年群体的食品安全与营养知识普及程度尚需提升,对食品标签等信息的辨识能力仍需加强。
在此背景下,为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食物观念,提高对各种食品的鉴别能力,在龙冈初级中学的课堂上,实践队员以“油炸食品与心血管风险”、“腌制食品与高血压因果链”等身边案例切入,用动画短片拆解“食品添加剂”“反式脂肪酸”的危害;以“为什么吃辣会让人短暂开心”这一趣味问题,引出“食物与心理健康”新板块,现场用糖果、黑巧克力做“情绪小实验”,让同学们在惊喜与笑声中记住了“多巴胺≠快乐,均衡饮食才能稳定情绪”。
为把知识转化为行动,课堂还设置了“我心中的健康餐盘”主题绘画作业:孩子们用彩笔把课堂所学可视化——彩虹色蔬菜包围一小块瘦肉,牛奶杯旁画上晒太阳的卡通图画。完成作品后,同学们依次走上讲台,介绍自己的画作,并分享对健康饮食的认识,由实践队员结合画作进行一对一营养点评,并穿插作业辅导,把“吃好”与“学好”并轨推进。

图为志愿者了解学生作画过程 张依蕊摄
在龙冈镇凤凰幼儿园,实践队员们精心设计了折纸手工、益智游戏和动画鉴赏等趣味活动,为孩子们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队员采用“示范+互动”的教学方式,在折纸教学中融入健康食物的观念,通过趣味食物折纸,教导孩子们分辨蔬果和垃圾食品;在“小厨师的选菜任务”游戏中培养孩子们对不同食物的认知,并精选优质国产动画进行大食物观的引导。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动手能力和社交技能。通过近距离观察与互动,实践团深入了解了城镇地区学前儿童的成长需求,为后续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帮扶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

图为志愿者教小朋友进行趣味折纸 梁梦龙摄

图为志愿者讲解健康食物 陈迅摄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实践队员们以专业知识赋能教育实践,将实验室里的营养学理论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食育课程,让食品安全知识在课堂中焕发活力,实现了“知行合一”。这场跨越校园与村镇的食育实践,不仅为儿童健康成长筑牢了根基,更搭建起青年学子服务乡村振兴的桥梁。实践队员们在寓教于乐中践行着“强农有我”的誓言,在乡土课堂中书写新时代农人的青春担当,让科学膳食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让青春力量成为乡村振兴的推动力。于是,在一张张彩色折纸与一声声稚嫩欢笑交织的瞬间,城乡之间那道看不见的墙悄然融化——学前教育与乡村振兴,在这里握紧了未来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