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姚雨馨)当现代科技邂逅革命精神,当网络安全领域的入侵检测技术与历史的警钟遥相呼应,湖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实践团队以一场跨越京鄂的实践活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双重使命与担当。从武汉启程,团队先探访东方网盾,从企业角度认知网络安全世界,感知这一领域的重要性与挑战;随后北上北京,在天融信等企业深研技术前沿,走进多处红色教育基地体悟精神传承,同时打卡中国科学技术馆的国家网络安全青少年科普基地,于技术安全与信仰守护的交融中探寻青年责任。
出发北京前,在武汉东方网盾的调研中,团队初次触摸网络安全的脉搏,对这一领域的重要性与挑战有了课程以外的初步认知。转战北京天融信科技集团,崔主管引领师生走进企业展厅,车联网安全技术的落地场景令人瞩目:车载通信加密技术如无形铠甲,入侵检测系统似敏锐哨兵,这些核心模块构筑的智能出行安全屏障,让团队直观感受科技守护安全的力量。天虞实验室里,工程师拆解工业环境纵深防御体系的构建逻辑,师生们关于安全防护机制的疑问在深入交流中逐一明晰。座谈时,车联网安全总监孙秉稷谈及车路云一体化发展,凝重指出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安全挑战,“需产学研携手攻坚”的话语,尽显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下午转场北京质检院,孙总监详解了车联网信息安全检测平台TopVTS,从数据安全到车载WiFi防护,再到V2X通信保障,每一项严苛测试都彰显对技术极致的追求,而这份科技领域的发展与成就,正根植于先辈们一脉相承的红色力量。
红色教育基地的探访,为这份力量铺就清晰脉络。踏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烽火岁月的文物史料诉说着:革命先辈以无畏精神冲破枷锁,为后世科技腾飞扫清障碍,如今车联网安全技术的突破,正是这种红色动能的延续。国家博物馆的文物长廊里,从陶器到丝绸的文明轨迹揭示中华民族创新基因从未断裂,红色精神唤醒了这份基因,让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碰撞火花,正如车载加密技术中,藏着对“自主可控”信念的当代诠释。
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刺痛双眼,也让人深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科技自强是红色精神的当代使命。英法联军的掠夺与如今我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自主突破形成鲜明对照,印证着传承红色基因与攻克技术难关的必然联系。北大红楼的五四火种与天安门广场的降旗仪式,共同传递青年担当的密码:百年前青年打破思想桎梏,今日我们在智能网联领域攻坚克难,同是红色血脉的沸腾。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示的百年征程,更清晰勾勒出一条主线:党的领导为科技发展掌舵,科技进步又为红色事业注入新活力。
红色足迹的探寻之后,中国科学技术馆的国家网络安全青少年科普基地成为科技探索的又一站。在这里,青少年们接触网络安全知识的场景,让团队从青年视角见证科技传承的希望,也更深切体会到:红色精神为科技进步提供不竭动力,科技发展则是对红色精神的创新延续。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网络安全领域的前沿技术,更让他们在历史现场深刻体会到了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他们表示,传承红色基因是创新的根基,发展科技是继承的必然。从革命年代的救亡图存到如今的科技强国,红色精神与科技创新始终相辅相成,新时代青年更应肩负起这份使命,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