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志愿队走进寻溪社区 雄安热血励青春,两弹精神铸脊梁

    发布时间:2025-08-17 阅读: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7月2日,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同心筑梦,核志传薪火”大学生志愿队走进雄安新区容西片区寻溪社区,在社区特邀航天老师的带领下,前往雄安航天科普研学中心开展航天科普研学活动。此次参观旨在让志愿者们深入了解航天科技知识,为后续面向社区青少年开展科普活动积累实践经验,以更专业的姿态传递科学精神。

  图1自动化学子们与航天老师们的合照
  活动中,志愿队成员与专业老师一同踏入科普区域。一进室内展区,各类承载“两弹一星”与航天故事的展品、互动装置有序陈列,如一幅奋斗长卷铺展。墙上,“两弹一星”发展历程、航天探索成果等科普展板醒目,彩色图示搭配文字,清晰呈现从关键突破到逐梦苍穹的壮阔征程,志愿者们驻足交流,传递对“热爱祖国、自力更生、大力协同、勇攀高峰”精神内涵的新认知。

  图2实践队员在展板前参观合影
  移步至实验操作区,摆放着的机械装置、工具设备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航天老师结合这些展品,为志愿者们系统讲解航天科技核心知识,从火箭推进剂类型与作用,到卫星轨道设计与功能分类,再到载人航天生命保障技术、深空探测通信难题,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拆解专业概念,还穿插中国航天人的攻关故事:“‘北斗’导航系统从无到有,团队耗时20多年,仅星间链路技术就历经上百次试验才实现突破。”志愿者们认真聆听、记录,遇到疑问及时请教,“火箭分级分离时如何保证姿态稳定?”“太空舱返回耐高温材料有啥特殊性能?”师生互动让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可感。

  图3实践队员参观实验操作区
  沿楼梯向上,墙面陈列着中国航天发展历程的图文资料,从“东方红一号”发射到如今的空间站建设,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志愿者们缓缓踱步,认真研读,不时交流讨论,深刻感受中国航天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艰辛与辉煌,也更明晰自身肩负的科普传承使命。

  图4实践队员学习了解航天发展历程 
  研学过程中,志愿队成员还围绕“如何向青少年讲解航天知识”展开讨论。结合展厅内的互动装置,大家梳理出适合青少年理解的知识点:用“多级火箭像接力跑”类比分级推进原理,用“太空舱穿‘防火衣’”解释返回舱耐高温技术,并计划将此次研学的所见所闻转化为生动的科普案例。
  活动结束后,志愿队负责人表示,此次研学是“理论+实践”的重要一课,不仅让志愿者们深化了对航天科技的认知,更明确了后续科普活动的方向。“只有自己先吃透知识、感受科学魅力,才能更好地向别人传递这份热情。”接下来,志愿队将结合此次研学收获,精心筹备面向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的航天科普与“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活动,让科学种子与精神火种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寻溪社区航天老师也对志愿队的学习态度给予肯定:“大学生志愿者有热情、肯钻研,相信他们能把航天知识讲得更生动,让更多人了解两弹一星精神。”
  作者:田晨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